数学启蒙这样教孩子数数,才是真正帮助孩子
文/老李
可以用游戏的方法教孩子认识数。一岁左右的孩子,当你给他一堆小玩艺和一个空盒或小筐子时,他会把手边的小玩艺不停地放到盒子里,再拿出来,玩得津津有味。
1、初步了解数的形成教孩子数数,不仅要让孩子认识一个个数字本身,而且应该帮助孩子认识数是怎样形成的,一个数与其他数之间的关系怎样。要做到这一点,应从引导孩子注意自己周围的数入手。当孩子还抱在父母手中、开始睁呀学语时,大人就可以指着脸上的五官,教孩子说“鼻子”、“耳朵”等名称。过一段时间,当大人问他“哪是眼睛”、“哪是嘴巴”时,孩子虽然还不会说,却能准确地指出眼睛、嘴巴来了。
当孩子已能用手指指出眼睛、耳朵时,大人可以进一步问他:“还有一只耳朵呢?”如果孩子一开始时还不懂,大人可以指着自己或孩子的五官,慢慢的说:“两只眼睛。”“两个耳朵。”多次反复教孩子以后,他就知道自己有两个耳朵、两只眼睛、一个鼻子、一个嘴了。用同样的办法,还可以教孩子认识他有两只手、两只脚......这样,孩子就逐步有了最初的数的概念,知道一只耳朵和另一只耳朵合起来是两只,伸出一只手、再伸出一只手是两只手,穿一只鞋再穿一只鞋是两只鞋、一双鞋等等。
随着孩子语言的发展,可以教孩子说“两只手”、“两个耳朵”、“一个鼻子”、“一张嘴”,把数的概念结合着语言学习灌输给孩子。一岁左右的孩子,可以下地走了,就要引导他数周围的东西:一张桌子、四条腿,一扇门、两扇门、三扇门。孩子摸到哪里,大人就指到哪里,用准确的发音和量词单位,清楚而缓慢地反复讲给孩子听。1岁左右的孩子,只要知道四以内的数就行了,不必引入“加”、“减”的概念。1岁以后,就要引导孩子逐步学会自己去发现常见物体上的“数”,比如大人可以问孩子:”小猫有几条腿?””桌上有几个苹果?”等等,让他自己慢慢数,然后作出回答:“小猫四条腿,一条尾巴。”等。这时,由于孩子刚学说话,往往把数量单位讲错,家长应及时纠正。
再进一步,应引导孩子从具体的东西中抽象出数字来。比如数家里的桌子,先叫他说出“一张桌子、两张桌子、三张桌子”,然后立即引导他说出“三个”、“两个”这样的数字来。大人问他:”几张桌子?”孩子如果回答:”三张桌子”时,大人可以再说:“对,三”,略去数量单位,只说数字。或者要求孩子伸出手指来代替回答,无论问什么,凡两个的,都让孩子用两个手指来代表;凡三个的,都伸出三个手指来代表。这样反复训练,孩子自然会慢慢知道“二”、“三”这样的数,可以表示任何物体的一定的数量,逐步学会从任何一种具体的两个、三个东西中,抽象出“二”和“三”这两个数来了。
这时,大人就应抓住时机,反复教孩子说:一个,又一个;或一个、两个、三个,这样做,不但可以使孩子体会到无论一个小瓶子、一个小扣子、一块小积木,都可以用“一个”来代表,而且可以使孩子熟悉数的顺序。再大些的孩子可以了解一下数的形成,可以给孩子准备布娃娃、橡皮猴、塑胶小狗各一个,玻璃球或小瓶盖六七个,然后和孩子一起玩:小娃娃有一个球,她正在玩,小猴抱着一个球跑来了,和娃娃一起玩,这时一共有几个球了?孩子会说:“两个。”这就了解到1添1是2,过一会儿,小狗又叼着一个球来参加游戏,这时有几个球呢?孩子会说:“三个。”这就知道2添1是3了。过一会儿,调皮的小猴不玩了,抱着他的球跑了,还剩几个球呢?孩子看看只有两个球了,就会知道3去掉1是2。
这种玩法可以帮助孩子认识多和少是怎么形成的。还可以这样玩:把娃娃和小猴、小猫各放一方,娃娃脚旁放五、六个球,叫娃娃跟小狗、小猴踢球。先踢给小狗、小猴各一个球,问孩子:“小狗有几个球?小猴有几个球?谁的球多?”然后再踢给小狗一个球,问:“小狗小猴谁的球多?多几个?”而后再依次给小猴小狗踢球,每次踢一个......这样踢、算、比较,让孩子逐步的理解1与1、1与2、2与2,2与3,3与3.3与这些数字彼此之间的关系,这些数是如何形成的。这种教法生动形象,难易程度可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智力水平由家长自行调整,故事内容和玩法家长可以自己创造。孩子对数的形成有了初步了解以后,就可以进一步教孩子数数和计算了。
2、数数和计算①数实物
教孩子数数,要从数实物开始。比如给2、3岁的孩子吃糖,可以这样做;先给孩子一块,再给一块,问他一共几块。下次增加到3块,问他一共几块,再教给他说3。穿衣服时扣一个扣子数一下数,穿鞋袜时数鞋袜,平时随时随地数窗玻璃、数碗筷、数积木块、数树、数花朵、数鸡鸭、数桌椅腿、数叶片,捉个蝉数有几条腿厖而且要注意让孩子学会弄清数字的变化,比如昨天养的五只蝴蚪,今天死了一只,活的还有几只?平常三个人吃饭,今天来了一位客人,共有几个人吃饭?等等。
在数实物时,要让孩子用手指着或用手一个一个地扒着数,嘴里要大声地念。开始时往往出现手与口不一致的现象,要注意纠正。要让孩子伸出右手食指,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一个一个慢慢点数,嘴跟手走,做到手口一致。数到最后,要求孩子说出总数,如“一共三只鸭”或者“一共三个人”等。数的过程要由少到多、由易到难,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计算能力确定,不要过难,不要催促、强迫孩子,要使孩子感到轻松有趣。一般3~4岁的孩子能数到30以内,4-5岁数到50,5~6岁数到就可以了。还可以两个两个或五个五个地数。
②玩数数游戏
比如数着数迈大步:大人提出让孩子迈三大步或五大步,迈时大人和孩子一齐大声地数,然后让孩子提出让大人近步的数目,大人迈步让孩子大声地数。再如扔扣子在一个小布袋里装5至20个扣子,交给孩子,在离孩子几步远的地方放一个空纸盒子,让孩子从口袋里一个一个地掏出扣子往纸盒里扔,最后数一下共扔进去几个,扔到外头几个,一共几个扣子。还有套圈游戏:在一个硬纸板盒上竖着插一根小棍,给孩子一把小圈(用铁丝、竹片做成,表面要光滑,接头要包上布或塑料皮,防止伤了孩子的手),叫他站在一定距离之外,一个一个往小棍上扔圆圈,看能套上几个。扔完后记下这次套上的数,算作孩子得的分数。重复玩几次以后,算算总共得多少分,并与上一次得的总分进行比较。
摆扣子或摆石子的游戏。一种是拿数目相同的扣子摆成不同的图案,比如拿5个扣子,可以摆成各种图形。这种排法可以使孩子认识到:同一数目的东西,无论排成什么形式,其总数不变。这就是数的“守恒”。总之,当孩子对数的守恒问题有了认识之后,就真正掌握了数的概念了。
结语:数字在人类的进化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即使时至今日,对于孩子进行数字启蒙和数字教育,对孩子的学习依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当中介绍了一些简单的方法,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迪。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感谢您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6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