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性应对幼小衔接附音频
教育的世界
[选最优之道育至善之人]
主播:舒芯
点上方小喇叭收听
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孩子面临着从外部环境到内在心理的转变与适应。基于儿童学习与发展在幼儿园和小学的学段差异又前后连续,在教育上做好“幼小衔接”,支持儿童平稳实现两个学段的转变,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是学校和家庭的共同职责。在当前疫情防控背景下,应对“幼小衔接”,为孩子入小学做好准备,更是为家长所关切。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第一,坚持科学的儿童发展观,避免片面的“小学化”。
做好“幼小衔接”,需要遵循儿童学习与发展的规律与特点,避开片面的“小学化”误区。这种“小学化”主要是指采用成人强制的、违背幼儿学习特点与兴趣,不适宜地提前将小学阶段的学习任务或教学内容移植到幼儿阶段,例如生硬而机械地让孩子学拼音、写汉字、珠心算等。
首先,儿童智力发展具有阶段性、顺序性。2~7岁的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思维特点是直觉行动性和具体形象性。该阶段的儿童适合在动手操作和游戏中学习,积累感性经验,只有当儿童进入具体运算阶段,其认知发展水平才适合学习拼音、识记汉字、加减运算等较为复杂的内容。学习必须建立在适合的心理发展水平基础上,超前学习小学知识无异于揠苗助长,弊大于利。
其次,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性。每个孩子有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速度,也各有自己的情感、个性、兴趣爱好。发展较快的孩子大班阶段就能够识记常用汉字,甚至能够进行两位数加减运算,但强迫孩子超前学习来跟上同龄人的脚步,剥夺在生活和游戏获得经验的学习时间,造成怕学、厌学的心理,从长远看反而不利于发展的持续。相比于在幼儿之间做横向比较,家长更应纵向地看待幼儿的成长变化。学习必须基于个体的发展特点,跟风盲从反而可能阻碍幼儿发展。
第二,树立正确的教育评价观,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