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何说椅不摆三四,筷不列五七你家
在古代,科技文明还没有那么发达,人们总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来看待事物。有很多的俗语,就是老祖宗们常年积累的生活经验和智慧的结晶,一代一代流传下来。这些俗语当中,有的蕴含着十分深厚的道理,有的看似是封建迷信,但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重要的是,这些俗语大家都通俗易懂,不需要什么高深的知识就能够理解。有一句老话说的是“椅不摆三四,筷不列五七”,这是什么意思呢?
椅不摆三四,讲的就是古人认为家中桌椅的摆放是有讲究的,椅子通常不能摆三个或者四个。对于古人来说,家族兴旺就代表着人丁的繁荣,家里一般都会摆上个七八张椅子。有很多都是三世同堂,四世同堂,人数自然是会很多的。但是现代家庭一般都是三四口人,家里的椅子都是根据人数来摆放的。
事实上,古人主要是对于三和四这两个数字的忌讳,三和“散”是谐音,而四又与“死”是谐音。所以三和四在古代就是不吉利的数字。况且对于古人来说,家里人丁稀少就代表着家族的没落。
筷不列五七,这句话讲的就是,当有客人来家里拜访的时候,筷子不能够给予单数。在中国,筷子是双支,也是个双数,所以如果你给客人上了筷子,总数是单数,就会有给人一种轻视怠慢的感觉。一直以来,中国在餐桌礼仪上都是有很多讲究的,包括入席的顺序,主客的位置、上菜的顺序等等。还有一种关于筷子的说法,就是在招待客人的时候,筷子一定要摆放整齐,不能参差不齐,三长两短。因为这个举动暗示着容易发生意外,也是很不吉利的。
关于椅不摆三四,筷不列五七,还有一个民间流传的故事。讲的是唐朝李世民想要微服私访,看看百姓真实的生活,于是来到了一个小县城里。他没有按照当地县令给他安排的行程,临时去了一家看起来条件比较差的农户里。
去到农户,发现家里只有两口人,一位老母亲和至今没有成婚的年轻人。年轻人腿脚不好,以打铁为生。他们虽说并没有过得很好,但是勉强能够度日。看到家里来了贵客,家里两口人都非常的激动和高兴,忙活着端茶送水。眼看到了吃中饭的时间,年轻人问李世民,他们需要留在家里吃饭吗?
为了表示自己没有驱赶他们的意思,年轻人坦言自己是想询问一下他们的意向。如果他们要留在家里吃饭,他便出去买点好肉来招待。李世民认为,既然自己要微服私访,当然是要真正体验老百姓的生活,于是就让年轻人不要麻烦,就吃点家里平常吃的东西就行。
于是,李世民一行人就跟着母女二人吃了几碗咸菜疙瘩。在吃饭的时候,李世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明明家中只有两口人,但是桌子两边却各摆了三张和四张椅子,一共有七张椅子,而且桌上也摆放了对应的筷子。老妇人解释说,自己家里原本有七口人,夫妻两个和五个儿子。
但是她的丈夫病逝了,四个孩子中有两个被强行服兵役,战死。另外两个在战乱过程中逃难时走散了,便再也没有见过。于是,家里就一直留着他们曾经坐过的椅子。三代表自己走散的孩子,四代表战死的孩子。李世民听到他们一家的遭遇心情十分沉重。于是也正是因为有这一次的微服私,他开始了仁政,不再主动征战。
当然,关于这些俗语的看法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多人觉得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情况都不可能实现。例如麻将桌,都是三四个人打麻将,怎么可能会有更多的人呢?或者家里就来了单数的客人,那多出来的碗筷摆在那里有什么意思呢?所以说,不论如何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行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8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