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教育筑梦人他们让每一个孩子都找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所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桐乡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深耕教坛的每一位教师。他们的质朴大爱彰显着教育情怀,散发着“从容、丰厚、自觉、风雅”的桐乡气质。他们扎根于桐乡教育的这片沃土,体验着奋斗于斯、充盈于斯的幸福感,为全域优质的桐乡教育贡献智慧力量。
即日起,桐乡教育将推出“唯实惟先、善作善成”优秀教师(团队)系列报道,叙述桐城这些优秀教师背后的坚定信念、育人故事,诠释新时代的教育精神。
浩瀚银河,你是华星秋月;
山花烂漫,你是教育曙光。
让我们一起倾听他们的故事~
汤正明,桐乡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振东小学教师。
他的育人故事
每天清晨七点,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寒冬霜降,我都会准时来到食堂,查看肉色肉质、翻检蔬菜的新鲜度、监查食堂工作人员操作……从年初接手食堂管理以来,我严把食材质量关,严控规范操作关,日益优化管理流程,广泛听取广大师生意见、建议,将食堂办成了真正让大家放心的“放心餐饮单位”。
真心:食堂办成大厨房
我一直信奉食堂是大家的食堂,增加普通教师、家长代表在膳管会中的比例,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食堂的管理中来,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将食堂逐渐办成大家心目中想要的大厨房。
邀请家长监督食堂。许多家长对食堂不放心,我就主动邀请家长代表每周走进食堂后厨,带他们走遍食堂的角角落落,观看员工操作,了解食堂运转流程。让他们将自己所见、所感发到班级群,以点带面消除家长的顾虑和关切。
家长对于外包的餐具清洗最不放心,因此,每学期组织家长代表对餐具清洗公司进行突击检查,深入了解每个餐盆、勺子的运输、清洗、杀菌、烘干、包装全过程。我积极向有关单位申请,利用清洗公司对外开放的机会让家长进入车间,近距离的检查无菌车间的运转流程。
家人标准对待师生。卫生上过关了,家长接下来关心的就是吃什么。我以对待家人的标准来搭配师生的每一餐,倡导健康饮食,所有菜肴不加一粒鸡精、味精。食材能用新鲜的一律使用新鲜食材,不安排学生喜欢但营养价值不高的鸡腿等冰冻类食物。
我经常性走到学生中间,甚至翻看剩菜剩饭桶查看今天的菜是不是符合学生的味口。学生不喜欢吃五花肉,配菜时就改变食材比率,将五花肉改成纯精肉;学生不喜欢吃猪脚,安排菜肴时就减少这类食材的安排次数。外出出差、培训时,我吃到可口且适合食堂大锅烹制的菜肴,便拍照发给食堂主厨,推陈出新不断丰富学校的每周菜谱。
专心:严把食堂质量关
分批分人验菜。食材好“食”才好,为什么海鲜只要简简单单的蒸一下就香气扑鼻、鲜美无可,无非就是新鲜,所以我在食堂管理中严把食材质量关。每天,我都安排膳管会成员和食堂工作人员同时进行验菜,遇到虾等食材验菜更加严格,严防死虾等变质食物进入食堂。每周,我安排家长代表不定期地对当天食材进行抽检,常常可以看到家长会把每一块肉闻过,每一个番茄翻看过。
每周每日排摸。在保证食材新鲜、优质的同时,严格控制食材价格,建立膳管会每周、每日摸价机制,确保食堂所进一肉一菜价格在合理范围以内,用好用足师生的每一分钱。此外,我通过“自检、巡检、定检、抽检”等形式,检查学生餐具,确保每一件都卫生、健康。
用心:规范操作保安全
学生安全无小事,全校师生的食品安全是头等大事,但食堂操作人员普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如何使他们能够规范操作呢?
除了定期的培训外,见到不符合规范的操作、摆放,立即拍照取证,在每天的例会时讲解、分析、甚至现场示范。十几个膳管会成员都是监督员,时时刻刻监督操作、摆放的规范性。我利用家长代表到校验菜的机会带他们走进后厨,了解食堂运行的整个流程,并对流程中的规范操作一一讲解,让他们逐一检查。
潜心:多措并举显透明
多渠道公告信息。我每天将菜价、数量及时通过数游连接电视机后在教师餐厅进行公示,利用桐乡教育APP每周向家长推送一周菜单及营养成份表,学生也能从安装在底楼门厅的数字广播机查看到以上信息。
教师可通过爱数网盘以及识别 多角度听取意见。他利用问卷星在线评价,听取教职员工的意见。每学期末,让所有师生对于食堂所有菜品、食堂管理和服务进行评议,广泛听取广大师生意见、建议,不断改进食堂各项工作。此外,在每个学生餐厅门口设立“美食美议”信箱,让学生畅所欲言。
“美食美议”信箱的来信丰富多彩,有简单的一个笑脸,一句谢谢,也有洋洋洒洒的长篇建议;有五六年级的高段学生来信,也有全部用拼音写成的一年级小朋友的纸条;有工工整整的文字,也有五彩缤纷的插图;有简简单单的白纸黑字,也有层层叠叠的卡片……正如食堂工作人员所说,拆小朋友的这些信件,犹如拆一封封情书一样兴奋和开心。
两年来,师生对食堂的满意度逐年提高,深受省、市、县各类检查组的好评。食堂被桐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评为“年度放心消费单位”。我十分喜爱“振东大厨房的大管家”的昵称,也将一如既往管好师生的胃,为振东大家庭奉献真情。
王晓光,桐乡市乌镇中学教师。
他的育人故事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老师理解学生,学生才能认同老师;学生认同老师,才能听取老师的建议,进而改变自我。
新学期,我担任九年级班级的班主任,小诚也成了我的学生。开学伊始,小诚便时常在自习期间若无其事地在走廊里游荡,课堂上瞌睡、走神。每次,我都耐心地和他沟通讲理,并保持与家长沟通,但他依旧我行我素。
一天,我听到小诚在走廊上大声提醒学生:“大家都排好了,赶紧安静下来,排好队上体育课!”原来小诚是关心集体的。我快步走到小诚身边,拍拍小诚的肩膀说:“小诚,老师挺你,我们大家都应该遵守排队秩序,自觉维护班级形象!这样吧,以后你就担任班级体育委员,负责班级体育课、广播操、眼保健操的秩序和纪律!”他涨红了脸,满脸惊讶。我笑着说:“只是小诚以后是班干部了,和同学讲话要注意方式方法。”“知道了,老师”小诚拍了拍自己胸脯说道,“有我在,班级排队和眼保健操纪律你就尽管放心。”
从此,我们班级的队伍总是精神饱满,眼保健操也是最认真的。虽然,无所事事的小诚不见了,但是他的作业还是比较马虎。于是,我就对他说:“小诚,现在我们班级的队列情况是全校数一数二的,眼保健操也是做得最认真的,这都是你的功劳。可是作为一名班干部作业不做、上课不听,可不是好榜样呀!”“那我试试吧,尽量作业交起来。”小诚勉为其难地答应了我。接下来的几天,小诚每天都在进步。
我们应该给予每一个学生更多的理解和期待,“教育不是只给人一条路,而是要开启尽可能多的方向,让每个人都能得到光亮,都相信能得到自己的光亮。”
桐乡市崇德小学教育集团芝村小学
《兰娃村趣》课改团队
桐乡市崇德小学教育集团芝村小学《兰娃村趣》课改团队怀揣“用乡村童趣课程适性育才”的教育理想,立足学校实际,积极弘扬课改精神、探索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新样态。
勇于创新,提升课改能力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面对学校育人项目不完善、课程体系不完整、项目化学习探索较少的情况下,团队成员积极弘扬课改精神、转变育人观念、更新知识结构,全面地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
大胆探索,完善育人项目
整合原有校本课程和拓展课程,围绕“学会学习”的核心课程标准,以培养“富才气、有雅气、怀志气、现朝气”的气质少年为目标,扎实开展项目化学习设计,完成了学校校本课程的总体架构,创设了十多门以学生“劳动素养、生态素养”提升为特色的拓展性学习课程。
以生为本,深入教学实践
依托学校十四亩生态育人基地“村趣园”,创生出“跨主体、跨学科、跨场地、跨时间”的课程实施路径,设计了一系列基于“项目化学习”理论的育人活动,打造学生为主体的校本课程实施新样态,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与态度的整合。
课改团队以“唯实、惟先”为工作作风,“善作、善成”为工作标准,让每一位学生在充满乡村意趣的田野大课堂,尊重课改精神的探究式学习中,个性得到最为充分的生长,引领全校教师在“新乡村教育”的发展之路上取得了初步成效。
供稿:相关学校
编辑:管利燕
审核:吴海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