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教育教养是一种闻得见的味道

中国是很讲究餐桌文化的国家,其中的餐桌礼仪也是纷繁复杂,包罗万象。但抽丝剥茧,剩下的就是支撑餐桌文化的精髓:责任、分享和教养,而这些品质也是需要我们教育给孩子的。经常会听到有父母说:“孩子要把我气得高血压、心脏病了”;前几天山西有位家长就是因为孩子跳楼了,这让人唏嘘不已。还有的家长抱怨,现在的孩子太不好管了,天天家里是鸡上房狗跳墙的。其实,没有不好管的孩子。孩子就像是一块海绵,吸收能力很强,只是我们家长错过了教育孩子的最好地点和时间,还有合适的方法。生活无处不学问,小小的餐桌不单单是我们和家人享受美味佳肴的地方,更是一个教育孩子的好地方,可我们忽视了它一.餐桌上,通过两种形式培养孩子与人分享的意识)许多家庭都会有这样的画面:孩子爱吃什么菜都先紧着孩子吃,大人不伸筷子;孩子大了依然给孩子单独做一份他爱吃的。久而久之,这样的特殊化待遇让孩子养成了不与人分享,自私、自我主义的性格。而这种性格的人在集体生活中会让人反感,受人排挤,无法很好地融入集体。以后在工作中,也会处处碰壁,更不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这都将会给孩子在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带来很多的困难。所以,家长不要再给孩子特殊待遇,家里做什么就吃什么,和大人一样。这样,他就知道了,他爱吃的别人也爱吃,他喜欢的别人也喜欢。让他学会分享,礼让的习惯。因为好的习惯才能养成好的性格,而好的性格决定命运!2.)白天上班都很忙,全家人只有晚上才有时间在一起吃饭。而这个时候也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时机。当然吃饭时是不宜激烈的讨论和批评,而是把你在单位或者生活中遇到的人和事、你对一些事物的看法、同样的事情不同人的处理办法,在餐桌上分享给家里人,不要觉得孩子小还不懂,就避而不谈。其实,孩子听到父母的对话也会有自己的判断和思考,现在也许用不上,但时隔以后,当孩子遇上同样的事,他就知道该怎么办了。这也是对孩子为人处事一种潜移默化地影响。二.通过让孩子帮忙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1.)父母每天在厨房忙碌时,就可以说:“妈妈忙不过来了,你快来帮一下我呀”。让他过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我小时候,妈妈就是这么叫我的,小孩子是很渴望长大的,帮父母做些事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觉得自己有无穷的力量。2.)还可以在吃饭之前,让孩子端菜、摆放碗筷;饭后,不能筷子一放就跑了,那可不行。一定要让孩子把凳子放回去,学着收拾桌子,倒垃圾。孩子通过做些小事也就明白了,在一个家里每个人都要分担一部分家务,谁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有时候不是孩子不会做,而是家长不给他机会做。这样,孩子也有了一种成就感、有种被需要的快乐,有了这么多快乐的体验,孩子的责任感自然而然就有了。美国品德教育联合会主席麦克唐纳过说:“能力不足,责任可补;责任不够,能力无法补;能力有限,责任无限。可见,一个人的责任心有多重要。教养可以在餐桌上培养,它是一种自然而然散发的一种让人舒服的味道1.)教养和一个人的穷富没有关系,和一个人的出身地位也没有关系。教养是自然而然散发出让人舒服的一种味道。举手投足,一颦一笑可以让人愉快呼吸的味道。2.)每个家庭在餐桌上,都要立些规矩,比如:先让长辈落坐;不能把筷子放在嘴里咬来咬去;不能在盘子里挑来拣去;不能玩手机。记得有一次,我和朋友外面吃饭,隔壁桌的一位爸爸不说话,就一直盯着他十几岁的女儿,那眼神极具杀伤力,女儿感觉到了,赶忙把手机收起来。3.)儿童教育专家蒋佩蓉说:“礼仪、礼节如果缺少心灵的参与将都是空谈”,这句话说得真好,有了关爱他人、温暖他人的心灵,一个人才能如莲花一样散发浅浅淡淡的清香,这可不是多喷点香水就会有的。这些餐桌上的细节,看似是芝麻粒大小的事,很容易让人忽视,可正因为这些微不足道才能长时间地熏然孩子的灵魂,也能折射出父母的教养。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父母的耐心和用心,更需要父母长期的坚持!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积攒好习惯的过程,急不得,烦不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84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