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习俗在草原上,没有随身带着碗的
中科治白癜风疗效更显著 http://www.zherpaint.com/ylbj/zqys/m/2283.html“民以食为天”是放之四海皆准的道理,不管是农耕文明还是游牧文明。每一个民族的饮食文化的形成都具有复杂的原因,物产、气候、生活习惯、都是影响的重要元素之一。而想要深入了解一个民族,从他们的饮食文化入手,是一个非常好的角度。蒙古族是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也是热爱艺术的民族。他们擅长把本民族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展示在生活的每个细节中。从华丽的蒙古族服饰到餐桌上看似简单的餐具,都折射着蒙古民族文化的脉络。蒙古碗虽是一件餐具,但包含了蒙古族文化习俗及蒙古族工匠技艺和艺术特征。无论是木碗、银碗还是瓷碗均带有蒙古族元素,散发着草原气息。放在餐桌上的碗,就是民族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藏着一个博物馆。在蒙古人的传统中,碗是非常珍惜的。在过去,蒙古人都会把自己的碗装进用毡子制作的碗袋,放进怀里随身携带。所以蒙古谚语中有“不带碗等于吃不上饭”、“没随身携带刀碗筷的人是会被讥笑的,人们认为他是不懂得生活的人。”可见,在蒙古族的文化里,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的碗筷,就会如何对待人生。蒙古人的碗往往伴随他们一身,幼年时就有了专属于自己的碗具,即便是一家人也互不乱用,并且饭后还要把自己的碗舔干净,收在怀里。古人虽然不懂得如何防疫疾病,但漫长岁月里养成的习惯,无意中杜绝了很多疾病的传播。木碗木碗是蒙古族最传统的碗具,在瓷碗大量涌入草原之前,木碗的制作和使用更为普遍。木碗多用杏树根或桦树根旋制成碗形。木碗轻巧、结实、耐用。非常适合经常迁徙,又常常在马背上颠簸的游牧生活。蒙古人常说“一个好木碗不会留刀印也不留牙印”,可见碗在蒙古人生活中的地位。除了用于进餐,木碗还是礼仪用具。德高望重的老人会用木碗招福祭祀,年轻人出征时用木碗喝上马奶酒预祝凯旋。蒙古人称有盖子的碗为“巴布格尔碗”。大木碗叫“杭屯布”、小孩子使用的小碗叫“宏都格”,属于尊称。银碗银碗在蒙古族生活中使用得也非常普遍,主要用它来盛饭、喝酒、宴请宾客。因为它既有贵金属的货币属性,又有生活属性,同时不易损毁,在过去,银碗是人们地位和财富的象征。早在元朝以前,蒙古族就以使用银器闻名于世,而银碗是其中之一。银碗的手工制作工序复杂,凝聚着蒙古工匠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据蒙古族有关文献记载,在14世纪末的那达慕大会上,蒙古族长者举起盛满马奶酒的银碗,诵祝词,祈求神灵护佑,将象征吉祥、美好、幸福的马奶酒盛在银碗中招待尊贵的客人,不仅表达着蒙古人恭敬和虔诚的祝福,还传递着他们对客人的友谊像银子那样纯洁,像马奶酒那样洁净的美好情意。在蒙古族婚俗中还有男方来迎亲时在哈达上捧着装满奶酒的银碗给新郎敬酒,新郎与新娘共饮酒后,会把寓意吉祥幸福的碗揣进怀里带走。现在,蒙古族银碗被视为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艺术品,受到非常多人的喜欢。瓷碗蒙古人称瓷碗为“砂精”,精美绝伦的瓷碗叫“甘嘎尔”,也属于尊称。在元代,王公贵族使用的一种特别薄且精致的瓷碗叫做“彻辰甘嘎尔”,据说是以忽必烈的帝号命名的,十分名贵,据史料记载,忽必烈曾向帝师八思巴喇嘛送过此尊贵的瓷碗。那时候,因为瓷碗易碎,所以也就更加珍贵,好的瓷碗的价值并不比银碗差多少。瓷碗虽然是从中原进入草原,却逐渐融合了蒙古族元素,变身为充满草原特色的蒙古瓷碗。习俗与禁忌既然碗在蒙古人生活中如此重要,那蒙古人自然会衍生出有很多和碗有关习俗和禁忌。比如碗有破损,是不能让客人使用的,会被认为把“福气”漏掉了;放在客人面前的碗,不能是空的,否则就是尊重客人;蒙古人在敬献奶茶时,必须用双手托住碗,同时非常忌讳隔着物体给人递碗等等;而关于碗的隐喻,在蒙古人的生活中也很多。如到处能见到碗,表示搬营,通过碗里的食物辨别主人的贵贱,通过盛碗动作看女人的精拙等。顶碗舞碗虽小,可它包含了蒙古族祖先的生活足迹和文化内涵。它不仅在日常生活和礼俗中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也延伸到了蒙古族的舞蹈艺术中。蒙古族顶碗舞久负盛名,因舞蹈时以头顶盅碗,翩翩起舞而得名,是蒙古族在宴会聚会活动中具有代表性的舞蹈之一。它不仅体现了蒙古族淳朴热情、精壮健康的气质,还具有鲜明的蒙古族文化特征。在世界上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力。蒙古族老人常说:活着就有用金碗吃饭的可能。话虽简单,却体现了蒙古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上一篇文章: 如今越来越多人装餐边柜,储物翻倍,分担厨 下一篇文章: 别让孩子的吃相,暴露了你的家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8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