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虹给孩子制定餐桌礼仪竟写满整张纸,

这段时间,看到一个采访,引发了我的思考。李静采访小陶虹时,在谈到对孩子的礼仪教育上,小陶虹朋友透露:他们家徐小宝光吃饭的规矩就写了满满一张纸!此话一出,大家都惊讶了,为什么要在吃饭这件小事上立下这么多规矩?小陶虹列举了一些家里“吃饭”的规矩,比如:吃饭不许说话;吃完饭把碗筷端到洗手槽里;不评价食物的好坏;吃饭不可以浪费;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可见徐峥和陶虹夫妻非常注重孩子的餐桌礼仪,不仅如此,两人对自己也是严格要求,力求做到“言传身教”。陶虹说:家里的规矩,要从一点点建立起来,我们家就格外重视吃饭的规矩。深以为然,一个孩子的教养如何,在餐桌上就能见分晓。世界顶级礼仪大师威廉·汉森说:“善于观察的人,只用一顿饭的功夫,便可知你父母生活的背景怎样、你的教育背景如何。”为什么这个采访会引发我的思考呢?是因为前段时间参加了一个同事家女儿的婚礼,婚宴上来了许多亲朋好友,大家喜气洋洋坐在桌前,气氛融洽,每个人都被这对新人的幸福所感染。大家都知道,婚宴上总少不了孩子的身影,有的是爷爷奶奶带来的,有的是父母带来的,但是同样是吃饭,却看出了家庭教养的高低。我们旁边桌有一个男孩,吃饭的时候一直没消停,总是吃几口就到处跑,每当上菜的时候,他总是把新菜先转到自己面前,扒拉到盘子里,全然不顾别人想不想吃,吃饭的时候还总是拿着筷子胡乱比划。而在一旁的孩子爷爷奶奶则没有提醒他稍微注意礼貌,反而把把菜转到孩子面前,大有这一盘菜都属于孙子一个人的架势。而我们这桌有个女孩,吃饭的时候很安静,妈妈在旁边和别人聊天,她也不会吵闹,看到自己喜欢吃的菜转到面前再去夹,吐鱼刺会用纸巾接住,还会给妈妈夹几块肉。妈妈看到女儿给自己夹肉之后,轻声对孩子说:谢谢宝贝儿。女孩在席间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教养,我心里不断暗暗感叹。餐桌礼仪不雅的人,首先反映的不是他的恶习,而是他父母的教育、他所在家庭的整体素养。餐桌礼仪良好的人,让人感觉舒适,这样的教养是装不出来的,是他的父母在生活中日益熏陶,处处提点的结果。可见,餐桌上的礼仪,与一个人自小所受的家庭教育密切相关。在我们国家,餐桌是一个有着交流、社交意味的平台,很多人喜欢在吃饭的时候联络感情,考验对方。前几天,刷抖音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了这样一个视频。在一个宴席间,一群孩子围桌吃饭,刚上来一盘猪头肉,一个孩子二话不说,把自己的筷子插在肉上,将整盘肉全带进了自己的盘子里。周围的大人看着孩子没有出面管教,反而还和他打趣。网友们在下面评论:日子过得好了,教养却没了。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吃肉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父母们也是每天变着花样给孩子们做好吃的,搭配着营养,考虑着孩子的口味。但是,吃得斯文、吃得有礼节,却往往被丢在了脑后。我们竭尽所能给孩子创造好的生活条件,在学习上也是丝毫不敢怠慢,殊不知一个人的文化水平和家庭教养却不一定相匹配。不仅想起陈道明说过的一句话,觉得很有道理。他说,“教养和文化是两回事,有的人很有文化,但是很没教养,有的人没有什么太高的学历和学识,但仍然很有教养,很有分寸。教养是带有某种天生的素质和一点一滴的积累。”一个在吃饭上都那么自私、处处只想着自己的人,即使他文化水平再高,也不会被认为有教养。通过一个人的文化水平,或许不能看出他的整体素养。但是他吃饭时的细节,却是最容易看出这个人的品质和教养的好坏。记得沙沙小时候,我们家里、哥哥一家和妹妹一家,经常周末在我们父母家里聚餐。沙沙有一次,看见自己的杯子里没有饮料了,直接拿起一瓶桌上的大瓶饮料要对嘴喝起来,我们都知道,大瓶饮料都是大家倒在自己杯子里之后再喝的。我马上制止了她,并说:诶?你怎么拿这个直接喝呢?沙沙那个时候很小,她一脸茫然看着我:妈妈,我的饮料喝完了,我渴。我反应过来,孩子不是故意的,是她不懂,于是解释到:这个饮料是大家一起喝的,你想喝的话倒在自己杯子里,要不然你的口水都沾到上面了,大家还怎么喝呢?沙沙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想是明白了,但是又对我说:没事儿,我姥姥他们不嫌弃我!我听了这话,只好严肃一点了,不然这孩子还不当回事儿呢:“这个是最基本的礼貌,你对嘴喝了大家可能不会说什么,但是你这样做,没有考虑到别人的感受呀,而且你确实把饮料弄脏了,不管你在哪里吃饭,都要懂礼貌,要尊重别人呀。”沙沙这次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从那之后,她每次喝饮料都会先倒在自己的杯子里,再长大一些之后,还会先给长辈和弟弟妹妹倒饮料,然后再倒自己的。如果我当时无视沙沙的错误做法,一味娇惯她,她一定也不觉得自己哪里错了。但是餐桌无小事,一茶一饭之间,就藏着最真实的家庭教育。全国政协委员张晓梅在其写的《晓梅说礼仪》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发现不少很在意举止修养的人,到了餐桌前却会松懈下来,忽略了这个时刻应该具有的风度和礼仪,泄露出暗藏的毛病和缺陷,让自己的良好形象大打折扣。用餐时保持良好的仪态修养,是显现个人品质最有效的时刻。孔子曾教诫儿子道:“不学礼,无以立。”一个人如果不懂得礼,就无法在社会中立足。餐桌上的礼仪,不仅体现着孩子的教养,更是在一举一动之间影响着他的事业和生活。因为,我们中国人的餐桌,吃的是饭,看的是人,品的是为人处世的智慧。我有一个做HR的朋友,她说一些公司的最终面试,就以餐桌作为面试的最后一关,将餐桌上的表现作为考核标准来选拔人才。她曾经和老板共同面试一位客户经理,这个人无论学历、谈吐、见识都是高水准的,所以一路过关斩将来到了最终面试。这个老板在面试前约了这位优秀的客户经理吃了一顿便饭,没想到,第二天却告诉我的朋友不录用此人了。因为老板觉得,人在吃饭的时候是最放松的,这个时候也就能看清一个人最真实的一面,他的优缺点也就能显露出来。老板说,一是这个人在吃饭时喜欢大声高谈阔论,讲到兴奋之处还喜欢挥舞筷子,二是他太爱点评,每上一道菜之后他都会对这道菜品头论足。由此,老板判断这个人为人轻浮,自视甚高,不够谦逊,这样的人教养不高,格局小,不能委以重任。人际交往,品质格局,都能从一顿饭局中看出,你在饭桌上看别人,别人也在饭桌上观察你。吃饭看修养,饭桌见人品。孩子们以后必将要到社会上经历人情世故,而人情世故往往就在细节中彰显出来。有远见的父母,应该从小就教会孩子好好吃饭。父母需要教会孩子哪些最基本的餐桌礼仪呢?我翻看了一些资料,结合了一下自己的经验,为大家总结了以下10条:1.用餐前(长者先,幼者后),帮大人摆碗筷,再长大些后帮忙端菜,家人各就各位,全家人坐定后,方可动筷;2.用餐过程中,随时保持桌面的整洁;3.用餐时,细嚼慢咽,餐食在口中不说话;吃东西,喝汤不出声;4.家庭聚餐时,不要消极抱怨别人为你辛苦准备的饭菜不合口味,不要说任何没有礼貌的评论。5.不翻捡盘中食物,夹菜的时候使用公筷(家庭聚餐时看自己家的习惯);筷子上沾有食物时不夹菜;6.不能挥动餐具指人,不能用筷子、勺子敲打餐具;7.不要把筷子、勺子放在嘴里舔;8.不要把夹出来的事物再放回去;9.三餐定时、定量、不偏食、不暴食,珍惜食物不浪费;10.退席时要将残渣收拾在自己的碗内,坐椅放正,向同桌上告退说:“大家慢用,我先走了”。良好有礼貌的餐桌礼仪会让孩子从小就更讨人喜欢,长大后进入社会也更受欢迎,而这些陪伴他们一生的好习惯,也会在他们步入社会后给他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和助力。总之,各位爸妈,记得在给孩子优质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外,还要教孩子学会这些餐桌礼仪。这些刻在骨子里的教养,是孩子一辈子都受用的无形财富。每次写完文章,都有妈妈来问我有没有相关方面的书籍给孩子看?所以这次,我给大家挑选了这套《第一套儿童教养书》,涵盖了生活中很多的礼仪知识,内容有趣,不枯燥孩子爱读,感兴趣的妈妈可以看看。点击下面图片可以查看-the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839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