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指导手册来了,家长请查收
成长的指针滴答滴答地走,大班的孩子们也将在不久之后迎来小学的生活……
面对即将开始的小学生活
孩子们需要做哪些准备?
爸爸妈妈们如何帮助孩子们更好地适应?
现在居家生活中,如何同步准备呢?
幼小衔接是大班家长最关心的话题之一,当“幼小衔接”越来越被家长重视,也出现家庭教育中普遍的“幼小衔接”焦虑。
根据我们前期幼小衔接家长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家长们对以下问题比较困惑和焦虑:1.小学vs幼儿园最大的差别在哪里?
2.幼儿升入小学后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或者不适应?
3.进入小学前,需要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的知识吗?比如拼音都是零基础,一年级能跟得上吗?
4.家长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5.在家中怎样做好科学幼小衔接?比如马上要上一年级了,家长如何指导孩子作息规律?
6.针对小学上课时间长的情况,家长如何培养孩子上课的注意力?
7.担心孩子做作业拖拉,有什么好办法让孩子能主动完成作业?
8.孩子好像对学习缺乏兴趣,家长该怎么办?
9.孩子进入小学,怎样与新朋友相处,家长应该怎样做好孩子的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引导?
10.小学阶段除了好好学习,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什么能力?
......
幼小衔接
家长调查问卷
幼小衔接是儿童从学前教育阶段进入学校教育阶段,是儿童成长的一个重要过渡期。家长们在面对儿童是否可以顺利地过渡这个问题时,需要家校双向努力,缺一不可。
相关政策
●年8月教育部发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一部分总则中明确:“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年1月教育部发布《幼儿园工作规程》,其中第五章“幼儿园的教育”第三十三条明确:“幼儿园和小学应当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
下面针对科学幼小衔接这一话题,向大家分享一些贴心小妙招。
做好4项准备
培养19个基本能力
这些才是孩子顺应适应
小学新环境最大的底气
随着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对于新生代父母来说,育儿焦虑成为了一个普遍的问题。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也是家长最为焦虑的问题。
家长应做哪些心理准备?
具体表现:
1.清楚认识自己的角色转变。
2.尽量调整好自己的生活节奏和作息时间。
3.清楚了解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
教育建议:
01
积极获得相关的经验积累
主动向周围家有小学生的亲友询问和请教,了解他们作为小学生父(母)亲的心理感受和各类教育问题的处理经验等。
02
合理安排一日作息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新的家庭作息时间表,在原来的作息时间中增加和孩子共同学习的时间。最重要的是,家长要带头按新的作息时间生活,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03
客观分析自己孩子的特点
知道自己的孩子在个性、能力和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上有什么特点。对孩子入小学后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并分析自身的优势,结合孩子的情况,帮助他扬长避短,做有针对性的调整和补救。
孩子应做哪些心理准备?
具体表现:
1.围绕”小学生活“提出自己的疑惑。
2.乐意向他人分享自己心中的小学生活。
3.能初步感知小学与幼儿园的区别。
教育建议:
01
帮助孩子建立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家长和孩子多聊聊关于小学的事,比如小学的学习生活是怎样的,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可让孩子接触身边的小学生,帮助孩子初步了解小学生活,建立积极的入学期待。
02
帮助孩子提升对学习的兴趣
家长可以通过视频、绘本等,帮助幼儿了解小学的学习方式,通过家庭角色扮演来体验小学学习生活,减少对小学的焦虑感。
03
帮助孩子提升情绪调控能力
日常生活中,家长注意保持自身良好的情绪状态,与孩子保持亲密友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也受到积极的情绪影响。此外,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情绪表达和调控能力,可借助绘本故事、谈话等方式引导孩子认识和应对自己的情绪。
孩子们从大班进入小学,是从学前期向学龄期跨越的时期,在短短的时间里,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有着重大的转变,因此要让孩子提前养成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好学习准备。
学习习惯
具体表现:
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做一个会阅读、会表达的孩子。
2.拥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做一个会倾听、会思考的孩子。
教育建议:
01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建议家长为孩子提供丰富、适宜的儿童读物,经常进行亲子阅读,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
02
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进入小学后,良好的倾听习惯非常重要。因此在这个时间里,建议家长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如当孩子听完故事后进行提问,鼓励孩子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学习兴趣与能力
具体表现:
1.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2.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
教育建议:
01
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大自然是适合孩子们的活教材,不妨带孩子去亲近自然,拓展视野。
02
正确的书写姿势
为孩子准备一个小本子,鼓励孩子用图画、符号、文字等方式记录生活中的时间、天气以及孩子们觉得有趣的事。家长们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的书写姿势,不宜过度强调书写的练习,不利于孩子手部关节发育。
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不仅要面临生活与学习环境的转换,同时还要面对伙伴、教师、任务要求及行为规范等改变。在小学全新的集体中,孩子需要尽快融入到班集体中,独立完成各项生活和学习任务,遵守各项纪律要求。
交往能力
具体表现:
1.能和同伴友好相处,乐于结交新朋友。
2.能主动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3.能与同伴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遇到困难互帮互助,发生冲突时协商解决。
教育建议:
01
扩展幼儿的交往范围
尽可能地为孩子创造交往的机会,如照顾弟弟妹妹,或鼓励孩子和不同年龄的伙伴、成人交往,在此过程中帮助孩子掌握一定的交往方法,结识新伙伴。
02
丰富幼儿分工合作的经验
鼓励孩子认真倾听同伴的想法和建议,当意见不一致时说明理由,尝试用协商、交换、轮流、合作等方法解决,不争抢,不欺负同伴,如和家人开展跳长绳、下棋、玩扑克牌等游戏,多样的游戏可以大大增加孩子的合作交往能力。
诚实守规
具体表现:
1.能遵守游戏和日常生活中的规则。
2.知道要做诚实的人,说话算数。
教育建议:
01
增强规则意识,提高自觉守规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培养规则意识,引导孩子与同伴讨论制定游戏、班级活动规则并自觉遵守,做到举手提问、轮流发言,别人讲话时认真倾听、不随意打断等,如家长和孩子共同制定“看电视公约”“亲子游戏约定”等,并帮助和陪伴孩子共同遵守约定。
02
培养诚实守信的品质
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诚实和守信的行为家长及时予以鼓励和肯定,发现孩子说谎、说话不算数时不要简单批评和惩罚,可以像朋友一样心平气和地向孩子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帮助孩子共同分析并解决问题。
幼小衔接的成功与否对义务教育的质量影响很大,因此,培养孩子们的生活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物品管理
具体表现:
1.知道物品分类整理的一些基本方法,学习制作分类标签。
2.能在家长指导下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
教育建议:
01
帮助孩子了解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的整理与摆放
为孩子开辟一个独立的生活空间,设置学习区、游戏区、休息区,并让幼儿了解这些区域的名称及功能。和孩子共同分类整理各种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如学习桌面放置台灯、笔筒、时钟及正在使用的书籍等学习用品。
时间管理
具体表现:
1.了解人们的生活是有规律的,知道时间的概念。
2.能实行一日计划,逐渐产生时间管理意识。
教育建议:
01
帮助孩子了解时间概念,知道时间的重要性
引导孩子认识闹钟、沙漏等计时工具,巩固对时间的了解;向孩子介绍自己的工作时间和公司制度等,使幼儿了解时间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02
帮助幼儿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可提前和幼儿一起了解小学的作息时间;尝试制定家庭生活时间表,贴在孩子看得到的地方,并鼓励、督促孩子按照时间表去做相应的事。
劳动能力
具体表现:
1.能够主动承担家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能主动整理自己的物品,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
教育建议:
01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
让孩子参与家务不仅是良好生活习惯的一部分,也是提高孩子自我服务能力的好途径,如拿碗筷、擦桌子、自己洗袜子等。
02
有条理的收纳与整理
孩子学会整理自己的物品,不仅是生活自理能力的表现,更是责任心的培养,家长可以给孩子设立自己专用的物品、空间的抽屉,允许孩子将房间物品弄乱,但要自己收拾打扫整洁。
安全防护能力
具体表现:
1.学习基本的安全知识,培养自我保护意识。
2.遇到危险或意外时,能有一定的防护能力。
教育建议:
01
多种途径引导幼儿了解安全常识,提高安全防护能力
足够的安全意识是孩子上小学的必备能力,家长可通过安全教育平台、安全讲座、日常生活的指导等途径引导幼儿,从而增强安全意识。
幼小衔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家长和老师,一定要尊重孩子成长的节奏,坚持做好科学幼小衔接,为孩子的长远发展做好铺垫。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