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人俗事第八章

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zg/141219/4540729.htmltags_bjbdfyy_1/

大年三十,如期而至。

昨天,胡大哥才把兰花姐送回家去。

或许是心情好的原因,也或许是在强撑,胡妈妈的病,这几天没见再加重。

这时候,胡大哥在主厨,准备团年饭。

胡妈妈在灶前添柴烧火。

胡老汉用大瓷盆,盛着昨晚煮好的猪头和猪尾,在敬家神。(寓意一年有头有尾)

这是胡老汉每个大年三十,都要举行的敬神仪式。

胡小伟屏声静气,在旁边烧纸烧香。

等胡小伟点好香烛,烧过纸钱,胡老汉嘴里,开始念叨一些请神灵、祖宗保佑的话。

胡老汉敬完家神,又到灶屋里去敬灶王爷。敬完灶王爷,又去田间、地头、山边、圏旁,敬山神敬土地,敬各路神仙。

胡小伟陪胡老汉把敬神仪式做完,回到家里,团年饭以做好了。

桌子上以摆好了十个菜:凉拌猪耳朵、酸辣椒芹菜炒猪头肉、榨辣子蒸扣肉、髈髈炖胡萝卜、熏猪肝、猪血豆腐、爆炒肥肠、酸萝卜炒五花肉、油炸干洋芋片,鸡蛋煎糍粑。

等猪脚海带火锅端上桌,就可以团年了。

胡小哥贴好春联后,在门前摆好了一挂鞭炮。

胡小伟站在场坝里,遥听噼里啪啦、此起彼伏的,各家吃团年饭前燃放的鞭炮声。

胡小伟朝陈芳家的方向看了看,一座小山包挡住了视线,看不见房子。只看见陈芳家上空,飘着淡淡的炊烟。

胡小伟想着昨天和陈芳约好,晚上一同去谭老大家看〈春节联欢晚会〉,心里期盼着晚上快点到来。

谭家院子那边,又传来了鞭炮声。胡小伟朝谭家院子那边看了看,是吴老二家已开始团年。吴老二家门前,腾起了鞭炮爆炸后散发出的青烟。

谭夔家的上空,除了万里高空飘着的白云,什么也没有。谭夔砍人被抓后,谭阴阳也没回来过年。

“小猴儿,快来准备碗筷,准备团年了喽!”胡大哥愉快的声音从灶屋里传来。

胡大哥的话音刚落,胡妈妈的声音又传来:“你个大猴儿,今天过年要忌嘴,你喊他的名字不行吗?”

胡大哥的声音又传来:“我喊他小猴儿不行,您喊我大猴儿就行?”

胡妈妈笑骂的声音又传来:“还顶嘴,我给你两火钳。”

胡小伟跑进屋里去准备碗筷,看见胡小哥在桌子上偷嘴,便喊道:“妈,小哥偷嘴。”

胡妈妈回话:“你给我揪他的耳朵,都还没给祖先‘喊饭’,他怎么能偷吃。”

胡小哥瞪了胡小伟一眼,说:“叫你多管闲事,你让我给你做书柜的事,想都别想了。”

胡小伟听后,威胁着回答:“你不给我做书柜,我把你和吴小妹二姐的事,告诉妈。”

胡小哥一听,急得要过来揍胡小伟。

胡小伟坏笑着跑开了。

添好饭,斟好酒,搁好筷子,放了鞭炮,在桌子下烧完纸钱,给祖先们叫了饭以后,胡小伟一家人坐下来,开始吃团年饭。

胡老汉、胡大哥、胡小哥都喝白酒。

胡老汉今天破例,允许胡小伟也喝一小杯。

胡小伟不敢喝那太烈的苞谷酒,胡妈妈便让胡小伟拿出一瓶,待客才拿出来喝的‘麦饭石’饮料。

胡小伟看着一桌子丰盛的菜肴,眼睛里直放光。

一年有十个月,见不着荤腥的胡小伟,此刻在哥哥和父母面前,也不讲究什么吃相了,开始胡吃海塞猛灌起来。

胡大哥看不惯胡小伟的这幅吃相,说:“你是饿死 投胎啊?慢点吃不行吗?又没人和你抢。”

一旁的胡小哥见胡小伟咀嚼有声,还吧嗒着嘴,也说:“你吃饭文雅一点行不行?就你这副吃相,将来走老丈人家,媳妇都要被你吓没。”

胡妈妈在一旁打断胡小哥的话,说:“什么老丈人媳妇的,他现在满肚子里,就是这些花花肠子,你还提,你就教他好好吃饭就行了。小仔仔你也是,吃个饭像圈里的猪娃子,呼呼噜噜的。”

胡小伟不好意思地笑笑,调整了一下吃相。

胡小伟看看家人,都不像自己吃的这么饿餸。

胡小哥常和他师傅在外做木匠活,那家招待匠人,都是餐餐有肉。胡小哥不馋荤腥,吃相的确文雅。

胡大哥吃肉很厉害,但还是吃得很有节制。

胡妈妈还病着,胃口不好,几乎没怎么动筷子。就算胡妈妈身体好,她也不会多吃。看看胡老汉,就明白了为什么?

胡老汉把每道菜,略尝了尝。只选那胡萝卜、酸萝卜、洋芋片等素菜下酒。

胡老汉并不是忌荤腥,他只是想把好吃的,留给孩子们。而且他还想:菜能多剩一点就多剩一点。多剩一点,下一餐就不用再做新鲜的。省下来的新鲜菜,就可以招待来拜年的客人。

胡小伟可没这些想法,他的吃相虽然文雅了一些,但一餐团年饭吃完,他几乎撑得快走不动道了。

乐极生悲,胡小伟肉吃得太多,饮料灌得太猛,又把一盘鸡蛋煎糍粑吃了一半。糍粑是糯食,本就不易消化。个把小时以后,胡小伟出现了隔食现象。

胡小伟先觉着四肢有些无力,胸中有些作呕。继而浑身发冷,开始发烧。

胡小伟以为自己突然生了什么大病,心里慌了。

胡老汉知道,胡小伟这是吃撑了,塌食的缘故。胡老汉让胡小伟先吐些出来,又给胡小伟舀了一盅酸水喝下,喝完让胡小伟去躺一会儿。

胡小伟四肢无力,懒得爬楼,就到胡妈妈的床上躺下了。

胡小伟躺了一会儿,还是觉得难受,便喊道:“爸,您来看看,我是不是又烧得厉害了些?”

胡老汉小跑进来,用有点湿湿的大手,在胡小伟的额头上摸了摸,然后说:“没有啊!这回你晓得难受了吧?看你以后还敢不敢暴饮暴食?”

当胡老汉的大手,捂在胡小伟额头的那一刹那,胡小伟感到一股暖流,由父亲的手心传入自己的脑门,又由中枢神经传到心里,传遍四肢,舒服极了。

胡老汉捂了一下,收手起身要走。胡小伟忙说:“您再给我捂一会儿,您给我捂着,我觉得舒服多了。”

胡老汉笑答:“我可没空给你捂着。”

胡老汉说是这样说,还是捂了一会儿才走。

胡小伟没先前那么难受了。他躺在父母的床上,无聊地游目四看。差不多有十来年,没在这张床上睡过觉了,蚊帐上又添了许多补丁。挂蚊帐的两根竹竿,一根早已变成 色,一根还是绿色。绿色的这根,是才换上去的。先前那根,被自己锯掉,做了笛子。

胡小伟闻着被子上,熟悉的母亲的味道,渐渐睡着了。在梦里,母亲轻轻拍打自己的屁股,挠自己痒痒的事情,又重现了……。

胡小伟是被斌子、吴小妹、陈芳他(她)们的笑声吵醒的。他(她)们来邀胡小伟去看《春节联欢晚会》。

胡小伟起来后,除了头还有点疼,起它不适的感觉,都没有了。

当听胡妈妈说:胡小伟吃东西撑出了病,斌子他(她)们把胡小伟笑个半死。

由于有陈芳在,胡小伟特别不好意思。

大家笑闹了一阵,才一起看电视去了。

胡小伟兴高采烈地看罢〈春节联欢晚会〉回来,胡老汉和胡妈妈,在火塘边烤火,聊天、守岁。

胡大哥、胡小哥和他们相好的朋友在一起玩,还没回来。

村里讲究三十晚上的火,十五晚上的灯。

胡小伟家,今晚火塘里燃烧着一个,箩筐大的枯松树杚蔸。熊熊的大火,把火坑石都烤烫了。上方的熏肉,在滴着盐水和油。

胡小伟搬了把椅子,挨着胡妈妈坐下,听胡老汉和胡妈妈说话。

胡老汉说:“……过完年,我们还要再买两个小猪仔喂着。因为老大下年要去他媳妇家过礼。女方舅舅、叔伯、姑姑多。我细数了一下家数,要十二个肘子,十六块中方肉。到时候光圈里养的三头猪,杀了可不够。”

胡妈妈插话:“我晓得,只是猪养多了,拿什么喂?光喂水,它又不长肉。”

胡老汉说:“把地里那些边边角角,都栽上红苕,多种点苞谷。再把后头那块荒山开出来,种上洋芋。多养两头猪,应该没有问题。”

胡妈妈听完胡老汉的话,说:“嗯!也只能这样。只是盖房子的事怎么办?不把东边两间房子盖起来,兰花的父母,肯定不会同意老大他(她)们结婚。”

胡老汉接过胡妈妈的话说:“盖房子的事,我计算了一下。我们手里的钱,已经够一半了。下半年买了粮食凑一些。年底杀了猪,留了老大要用的肉,还剩一些可以卖,又凑一些。我还继续做点瓜菜生意,一年多多少少又能赚点,整个凑起来,应该不会差太多……”

胡妈妈打断胡老汉的话,说:“你还没预算一年的开支呢!马上一开春,买种子要两百多,买肥料要五百多,东家西家冒出来的人情,不晓得还要好多?一年的收入,把开支一除,我看剩不了多少。你看我们手里的钱,攒了几年才攒了这么点。”

胡老汉还没接胡妈妈的话,胡小伟在一旁插话说:“我的学费还要一百多。”

胡妈妈摸着胡小伟的头,笑着说:“对了,我还忘了说小仔仔的学费。”

胡妈妈说完,轻轻拧着胡小伟的耳朵,叮嘱道:“小仔仔你要听话,你看我们供你读书,多不容易,你要好好学习,才对得起我们。你把你那些花花肠子收一收,放假的时候,要多帮家里做点事,晓不晓得?”

胡小伟靠在胡妈妈的身上,仰着头回答:“嗯,谨记母亲大人的教诲,争取给您考个 回来。”

胡妈妈笑眯眯地戳了一下胡小伟的额头,说道:“这可是你说的啊!考不到 ,你来年的新衣服,可就别想了。”

胡小伟点点头,对胡妈妈说:“妈,我保证听您的话。我也希望,您能听一回我的话。等过了年,医院,把您的病看一看,好不好?”

胡妈妈还是像以前那样回答:“你莫管大人的事,要不要去看,我心里有数。”

胡小伟无奈地望着胡妈妈。

胡妈妈额前的白发,又添了好多。连日来有所舒展的眉头,又慢慢拧在了一起。

一旁的胡老汉忙对胡小伟说:“你个老幺,大过年的,和你妈妈聊些开心的事。今晚电视里,演了些什么节目?说给我和你妈听听。”

胡小伟忙把今晚〈春节联欢晚会〉里的小品、歌舞、杂技、相声描述给二老听。

胡小伟描述陈佩斯和朱时茂,赵丽蓉和巩汉林演的小品时,胡妈妈听得呵呵直笑……。

守岁快到寅时的时候,胡大哥和胡小哥都回来了。因为按习俗,这时候要去井里挑寅(银)水。

胡大哥去井边挑寅水,胡小伟跟着去打电筒。

胡小哥在院坝里摆上一挂鞭炮,准备接天光。

胡妈妈坐了半夜,有些撑不住,先去睡了。

胡老汉虔诚的在给菩萨和祖先,敬上新年 炷香。

正月初一不出门,初二初三拜丈人。

正月初二这天,天气晴朗,鹊鸣高枝。

胡大哥穿戴一新,在镜子前来回照了五六次,准备去他老丈人家拜新年了。

胡老汉在给胡大哥准备去拜年的礼物。

胡老汉拿出两瓶白酒、两包红糖,两袋副食、一对糍粑,二斤挂面和一个十六斤重的肘子,装在一个花背篓里。

胡大哥背上礼物,喜不自禁地出门而去。

胡大哥走后不久,胡小哥也给他师傅拜年去了。

胡妈妈有病在身,胡老汉要留在家照顾。并招待可能回门来拜年的姑亲。

去胡小伟舅舅家拜年的事,就落在了胡小伟身上。

俗话说:拜年!拜年!糍粑上前,糖在后,酒在前, 鳝绺绺要给钱( 鳝绺绺:一块三斤多重的熏五花肉)。

胡妈妈准备好上面四样礼物,胡小伟拎着出发了。

胡小伟走在出村的道上,碰到吴小妹的大姐吴凤仙回娘家来拜年。

吴凤仙抱着她一岁多的儿子,走在前面。

吴凤仙的男人,挑着两箩筐给他老丈人和他三个叔丈人拜年的礼物,满头大汗地走在后面。

吴凤仙很有礼貌地按辈分给胡小伟打招呼,说:“小表叔,您出门去拜年啊?”

胡小伟笑着回答:“嗯,你们回娘家来拜年,来这么早啊!”

吴凤仙的男人接话说:“您不晓得,天还没亮,她就恨不得催我出门。”

吴凤仙横了她男人一眼,并说:“你嫌来早了,那你回去吧!等天黑了再来。”

吴凤仙的男人傻傻一笑,不敢作声了。

胡小伟也跟着笑笑,又逗了逗吴凤仙的小宝宝,彼此就别过了。

胡小伟又走了一段路,看见桂花和她男人陈大柱走在前面,回桂花娘家去拜年。陈芳和他(她)们结伴走在一起。

桂花是陈芳外公他们那个村的。

胡小伟快步跟上陈芳她们。

陈大柱听到脚步声,回头看后说:“呦,小表叔,您也出门去拜年啊!”

胡小伟先点头作答,后对陈大柱说:“你们这时候才去拜年,又挑这么重的礼物,走到只怕要天黑哦!”

胡小伟说完,和陈芳彼此用眼神打过了招呼。

陈大柱笑答:“是啊!小表叔,您以后找媳妇,可别找远了。找远了,去拜个年,把腿都要走细。哈哈。”

桂花接过话说:“小表叔将来找的媳妇,才不会远呢!我估计不会超过,我们这个村子的范围。”

桂花说完,笑着看了一眼陈芳。

陈芳的脸,马上就红了。

胡小伟的心,瞬间就开了花。

陈大柱替陈芳解围,说:“芳姑姑,您给我教训教训桂花,她说话没谱,不分长幼。”(陈芳比陈大柱高一辈。)

陈芳回答陈大柱说:“从你这里论,桂花是我堂侄媳妇,我可以教训她。可从我妈那边论,桂花是我表姨,我又不敢教训她。你说我可以教训她?还是不可以教训她?”

陈大柱挠挠头,懵圈了。

桂花掐了陈大柱一下,恨说:“你敢叫芳姑姑教训我,你看我不教训你。”

陈大柱挑着担子,赶忙快步走到前面去了……。

胡小伟和陈大柱、桂花、陈芳她们,同走了一段路后,便分道而行了。

胡小伟独自往他大舅家的方向走去。

胡小伟翻山渡水,走了两个多小时,才来到了他大舅家门前。

胡小伟见他大舅,在屋里刨锄头把子。高声说:“大舅,您在忙啊!我来给您拜年了。”

大舅闻声,忙放下活计,出门来迎接,喜说:“呀!小伟来了啊!快进屋,快进屋。看你都走出汗了,走累了吧?”

见到慈祥的大舅,胡小伟早已忘了疲乏,忙笑答:“不累。”

胡小伟说完,把年礼奉上。

大舅接过年礼,并责备说:“过年来玩,再莫拿东西。你们人来,我就高兴了。”

胡小伟忙说:“没有拿什么,跟空着手来差不多,对不住您和舅母了。”

胡小伟说完,跟大舅进到了屋里。

胡小伟的大舅母,坐着在和胡小伟的姨表弟说话。

大舅母没站起来,似笑非笑的和胡小伟打了个招呼,继续和姨表弟笑着聊天。

胡小伟略有点尴尬。

胡小伟知道大舅母为什么对姨表弟热情,对自己不冷不热。都是因为姨表弟家,开着加工厂,家里条件好。

胡小伟习以为常了。

这时大舅端过茶来,然后陪胡小伟说话。问胡妈妈的病情,问家里的近况,问胡小伟的学习成绩……。

胡小伟恭恭敬敬的一一作答……。

吃过午饭后,胡小伟提出要回家。

大舅不允许。

因为按以往的习俗:是今天到,明天玩一天,后天早上吃完饭,才能回去。

可胡小伟说母亲正病着,坚持要走,大舅只好不再挽留。

大舅母把胡小伟送的礼物,按礼数收下了两样,回了两样。然后不情不愿地掏出两块钱,皮笑肉不笑的,递给胡小伟做压岁钱。

胡小伟客气的拒收了。

胡小伟和大舅告别一声,出门去了。

大舅跟了出来,送了胡小伟一段路。

到了大舅母看不见的地方,大舅掏出两块钱,递给胡小伟,并说:“小伟啊!你大舅母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你看在舅舅的面上,莫生气莫见怪啊!来,这是舅舅的一点心意,你拿着,去买支笔,或是买几个本子什么的。”

胡小伟知道大舅不当家,这都是大舅自己攒的一点烟钱。

胡小伟不忍心要。

可大舅说:“你亲热我这个舅舅,你就拿着。你不亲热我这个舅舅,你就不拿吧!”

胡小伟无法,只好接过大舅给的压岁钱。

胡小伟和他大舅,站着又说了好一会儿话,才告辞而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515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