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生理能量,才能更好地练就自控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控可能比大脑处理其他问题时所用的能量多,但远远低于身体运动时所需的能量。
佛罗里达州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罗伊·鲍迈斯特是第一位系统观察和测量意志力极限的科学家。他通过很多实验发现,人们的自控力总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殆尽,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当大脑发现可用能量减少时,它便会有些紧张——于是,它决定不再支出,并保存资源。它会削弱能量预算,不再支出所有的能量。第一项要削弱的开支就是“自控”。因为,自控是所有大脑活动中耗能最高的一项。为了保存能量,大脑不愿意为你提供充足的能量去抵抗诱惑、集中注意力、控制情绪。当资源不足时,大脑会选择满足当下的需求;资源充足时,大脑则会转向选择长期的投资。在一个无法预测食物供应的世界里,这是绝对的优点。现在社会中出现的失控实际上是大脑战略性冒险本能的延续。为了不至于被饿死,大脑决定冒更大的风险,处于一种更冲动的状态。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身体能量是自控力的生理“能量场”。由于儿童尚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为了保证其大脑进行自控活动所需要的生理能量,我们需要采取各种合理的方式来进行补给,从而让孩子的身体能量始终处于自控力的安全线之上,那样,他们的自控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就将持续不断。
1.让孩子“吃”出自控力
美国南达科他大学的行为经济学家X.T.王和心理学家罗伯特·德沃夏克认为,现代人的大脑可能仍把血糖含量作为资源稀缺或充足的标志。当血糖含量降低时,大脑就会考虑短期的感受,会使用快乐原则去冲动行事。
这样看来,合理饮食不但能够确保孩子身体发育所需要的生理能量,还能确保大脑进行自控时所需要的血糖含量。实际上,在培养孩子良好的用餐习惯和规律的过程中,同样也可以训练他的自控力。
那么,我们应当怎样做才能让孩子“吃”出自控力呢?
(1)做到“到点”就吃。我们总看到过这样的情况:很多孩子在正餐时间不好好吃饭,其父母就会在非正餐时间给孩子食物,等到下一顿饭的时间,孩子如果不饿,还是不好好吃饭,最后就会出现正点用餐时间不吃,非正点时间加餐的恶性循环。
对此,父母们应当做到,尽量做到吃饭的时间一到,全家人一同在餐桌上用餐的习惯,并规定孩子须吃完自己的那一份餐,如果孩子不吃完,就算他等一下饿了,也不要再给他任何零食,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定时、定量的习惯。
(2)规定用餐时间。很多孩子不好好吃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从小做事拖拉,一顿饭可能要吃上一两个小时。久而久之,一旦养成习惯了,他们就不会把吃饭当回事,甚至可能会产生抵触心理。
对此,父母们应当给孩子规定好用餐时间,比如半小时左右,如果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吃得很少甚至不吃,那我们就要坚持做到到点就把饭菜收走。其实,孩子一顿不吃,甚至一天不吃,并不会给他的身体带来任何伤害。如果孩子不好好吃饭,我们就要狠下心来让他饿一顿肚子,以便让他养成良好的吃饭习惯。
(3)从小为孩子定好吃饭的规矩。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用餐上也一样。父母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不要让孩子把会分散其注意力的玩具或其他东西带上餐桌,也不能一边吃饭一边玩玩具;吃饭的时候必须关掉电视,即使听也不可以;只能在餐桌上吃饭,没吃完不能离开餐桌;孩子两三岁后要让他学会自己吃饭,父母不要追着喂饭,也不要强迫孩子吃饭;等孩子稍大一些时,要求孩子吃完饭后自己把碗筷放到厨房的水槽里。
(4)减少正餐之外的食物。虽然零食的给予有其必要性,然而却不
可过量,尤其垃圾食物尽量不要给予,这样才能避免孩子因多吃了一些零食,造成“本末倒置”吃不下正餐。
对此,父母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给孩子规定每天零食的数量;告诉孩子每次去超市只能买一种零食;让孩子减少跟喜欢吃零食的小朋友接触;让孩子远离电视上或其他地方的零食广告;跟孩子一起看食品安全方面的电视或视频。
(5)注意营养搭配,不让孩子挑食。父母千万不能因为迁就孩子就让他爱吃什么吃什么。一定要告诉孩子荤素都得吃,这样才能营养均衡,身体才会更健康。
很多父母都说孩子不爱吃饭,总得追着喂才能勉强吃一口,即使一顿不吃他也不会觉得饿,为此父母们都感到很着急,不知如何是好。对此,父母们除了要做到上面谈到的几点外,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让孩子爱上吃饭:
①大人本身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言教不如身教。”小孩子的模仿能力极强,如果大人们本身的饮食习惯不合理,或者常常随便以零食果腹,自然没有理由去要求孩子遵守定时吃饭习惯。
②促进孩子的食欲。孩子肚子不饿当然吃不下饭。如果父母只一味地强迫孩子进食,反而会造成不好的影响。可以试着促进孩子的食欲。比如增加他的活动量,他的肚子真正感到饿了,自然不会抗拒吃饭。
③选购孩子喜爱的餐具。孩子都喜欢拥有属于自己独有的东西,给孩子买一些绘有可爱图案的餐具,可提高孩子用餐的欲望,如能与孩子一起选购更能达到好效果。
④多花心思在菜色、形状上做变化。在饮食均衡的条件下,父母可以用多种类的食物取代平日所吃的单纯的米饭、面条。比如,有时以马铃薯当成主菜,再配上一些蔬菜,也能拥有一顿既营养又丰盛的餐点。还可以偶尔做做咖喱饭、意大利面、饺子、馄饨等,也都是不错的选择。此外,我们也可以把食物弄成小孩子喜欢的形状,搭配上各种色彩,孩子一定愿意去尝试。
⑤让孩子参与做饭的过程。比如,上市场买菜、帮忙提回家、一起清洗水果,等等,也可以征求孩子的意见,请孩子协助你一起做饭。如此,孩子不但能有参与感,同时也能就此了解做饭之前的每样步骤,进而爱上吃饭。
2.让孩子“睡”出自控力
专门研究睡眠问题的专家通过研究发现,睡眠不足会影响大脑的发育。孩子的大脑处于不断发育的过程中,而脑功能的发育大部分都是在孩子熟睡的状态下进行的。还有研究表明,睡眠不足对孩子的成绩和情绪都会产生极大影响,甚至会导致孩子出现一些异常行为,比如容易多动,情绪变得喜怒无常,容易冲动;还会出现暴饮暴食从而引发肥胖症等。
另外,睡眠长期不足,还会让人产生压力,受到诱惑,注意力也很难集中。那么,为什么睡眠不足会影响人的自控力呢?研究表明,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和大脑吸收葡萄糖,而葡萄糖是生理能量的主要存储方式。甚至还有研究表明,睡眠不足对大脑的影响就和轻度醉酒差不多,人们在醉酒的状态下,是没有一点儿自控力的。处于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孩子,学业任务相对比较轻松,父母应当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睡眠习惯,形成早睡早起的生活规律,尽量保证他们每天的睡眠时间都在10小时以上,这样他们的生理能量就能够始终保持充余的状态。
3.让孩子“运动”出自控力
“生命在于运动”是一句我们从小听到大的话。现在,大量研究发现,运动不仅可以让四肢“发达”,更会让大脑“不简单”。脑科学研究表明,大脑很多部位的发育都跟身体很多部位的运动有关,这里所说的运动,既包括手脚等肢体运动,也包括嘴和面部等肌肉运动。神经学和运动机能学研究专家指出,运动不但有利于生理的发育,还有利于智力的发育。
悉尼麦考瑞大学的心理学家梅甘·奥腾和生物学家肯恩·程通过实验研究得出一个让他们自己都感到无比吃惊的结论,即身体训练能提高自控力。锻炼身体,不但能缓解日常的压力,最重要的是,还能提高心率变异度的基准线,从而改善自控力的生理基础。
神经学家通过对那些经常锻炼身体的人进行研究发现,他们大脑里产生了更多的细胞灰质和白质。其中,白质能迅速有效地连通脑细胞。因此,锻炼身体能让大脑更充实,运转更迅速。而自控力中枢——前额皮质则受益最大。
因此,家长们平时应当鼓励孩子多运动。比如,对婴儿要给他们创造坐、站、爬等运动的机会与条件;对幼儿期的孩子,要带动孩子一起运动,如快走、快爬、跑、跳等,逐渐提高孩子的运动速度、运动反应速度以及灵活性。同时,还可以在运动过程中再加入一些游戏,孩子会更感兴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