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记总把新桃换旧符吉林日报
年终岁尾,在年货市场上大手笔地购物,让一年到头的奋斗有了意义。
买崭新的碗筷,寓意添人进口;买崭新的衣裳,寓意辞旧迎新;买最大的鱼,寓意年年有余。琐琐碎碎的一年到头,中国人习惯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在过年的系列仪式上。而相比买日用品,贴在门口的对联则是种种向往的直接体现。
人们把对国泰民安的祈愿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在春联之上。走进长春市朝阳区某社区市场的春联档口,各色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词句映入眼帘:“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一年四季行好运八方财宝进家门”“喜居宝地千年旺福照家门万事兴”……这一刻,世界上最华丽、最吉祥、最美好的汉语词汇挤挤挨挨地置身于小小的空间里。档口的主人老赵和妻子迎来送往、忙忙碌碌,立志把红纸上的每一句祝福送进老街坊的家中。
《后汉书·礼仪志》中记载,“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这里的桃符被认为是春联的祖先。譬如清代《燕京时岁记》中就直接告诉读者,“春联者,即桃符也。”
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春联写作“三阳始布四序初开”,为唐人刘丘子所作,现代人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书简中找到了它们。在一年的开端,古人刘丘子没有祈求升官发财和万事如意,却通过描述立春(三阳)和四季(四序)初始这两件事,来寄托自己辞旧迎新的愉快心情。千年之后,透过两行小字,我们仿佛还能感受刘姓古人笑意盈盈的叮嘱:“新的一年开始啦,要努力呀!”
“今年的春联样式好、寓意好,招人稀罕,卖得正经不错!”老赵媳妇端详着手机里一长串的收款信息,脸上止不住的笑意。这是两口子第7年经营春联生意。跟往年一样,年前忙活几十天,腰包鼓上三分,脸上的笑纹也跟着深了几分。“来到年了,市场里做买卖的都没少卖,照这个架势,我敢说,咱们的牛年一定能更好!”老赵说。
老赵档口的春联上,有关于新年祝福的说法千千万万,归根到底都是“如意”二字。想什么就来什么,向往什么就实现什么,代代相传的“万事如意”四个字简约直接,喜气洋洋,是中国人对于“年”期盼的最好概括。
新的一年就要来了,愿老赵能够如意,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如意。
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陶连飞编辑:赵树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2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