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很重要,那家长和孩子都是怎么度过
#与孩子一起成长#关于幼小衔接,总是收到5-8岁孩子家长的
“孩子快上学了,怎么才不输在起跑线上?”
“孩子马上进入小学,写点练习都坐不住,之后怎么上课啊!”
“孩子都上过幼小衔接了,为什么做作业还是无法省心?”
“孩子一进入三年级,成绩一落千丈,开始沉迷游戏、电视,为什么?”
当孩子进入幼升小,如果家长一心只扎在学区房、报个班提前坐在桌子前学习,那可是随时掉坑。那幼小衔接,究竟要怎么做?
孩子的学业压力大
一、让ta玩够!
在“尽情地玩”中,进行未经(成人世界的固化思维)筛选的探索,找到对世界的无尽好奇,这是坐在桌子前无法满足的。只有内心有足够的好奇心,才会想在课堂留步,想来认真了解内心那个“为什么”的答案。
具体做法是每天放学后,保证至少两个小时在户外尽情放电,跑、踢球、打球都行。因为对于孩子来说,去幼儿园一天,那不是玩。如果没玩够,怎么有心思应付幼小衔接的学习。
优质的陪伴胜过诸多的物质奖励
二、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小就可以开始。
大量的生活体验对孩子的锻炼是至关重要的,这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当他进入小学面对一个全新环境时,他至少知道自己能独立完成那些事,只要把精力放在适应新环境就OK了。
具体做法是每个年龄段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收拾和自主安排,例如:3岁后的孩子学会自己穿衣服、穿鞋子、叠小手帕;4岁后学会每天折叠自己的衣服、吃饭前分发碗筷、洗碗、切力所能及的果蔬(火龙果、芒果、青瓜等)、收拾自己的玩具和用具、做最基础的针线活动;5岁后学会扫地、拖地、擦桌子、洗自己的衣服和物品、简单的烹饪、管理自己的零食、准备自己第二天要用的东西、做简单的针线活动;6岁学会简单的自我行程安排、简餐制作、自己安排按时睡觉和起床等。
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令学习事半功倍
三、幼小衔接侧重培养的是学习习惯。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不是做题,也就是说不做过多的学科技能性训练。什么意思?例如面对一道计算题,我们要引导他怎么阅读题目,理解题目,做题目,检查,每一次集中精力学习的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在目前这个阶段,这样的学习习惯培养比盲目做题的作用大多了。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为孩子往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很多家长苦恼刚上小学的孩子完全不喜欢看书,细问之下,孩子上学前基本没怎么看过书,一来就是教材,怎么可能会喜欢?培养阅读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关于书籍的选择,可以遵循先是幼儿图画,到多图画少文字,再到图画文字比例均衡,然后到文字多图画少,最后到纯文字。如果上学前很少阅读,作为弥补,不能一上来就纯文字书籍,建议降至孩子感兴趣的图书,文字偏少也没有关系。重拾阅读兴趣才是最重要,阅读不是为了识字,而是了解更大的世界。
具体做法是:0-4岁进行绘本共读;4岁后可以安排家庭共度时光,在每天半小时,全家人放下手头的工作和手机,在一个安静的氛围,各自阅读,孩子刚开始专注力不长,在这半小时里,可以在孩子自主阅读然后在一起共读,根据孩子情况逐渐加长阅读时间。
五、给孩子拖拉的成长时间
每个人都不是生下来就会所有的事情,都是从不会,到学会,到做得好的过程,我们用自己的能力和已经学会的技能来衡量孩子做事的速度,这无疑是流氓行为。成长的过程一定是慢的,请给孩子足够的时间来学会成长,即使这个过程在你看来是“拖拉”。如果在幼小衔接阶段,在家长的各种催促之下,没有“拖拉着”来学会成长的机会,孩子将延迟这个“拖拉”的阶段,甚至一直延续到成年。
如果你们因为孩子上小学而乱成一团的,可以对照以上五点,找找原因,赶紧做起来!
大家好我是青野家庭教育的Jackie,以上观点是针对个别孩子情况的处理,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都会有略微的差异,我们应该根据家庭跟孩子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家庭教育没有万能钥匙;如果家长们在家庭教育方面有什么疑惑的欢迎留言或私信咨询,我会尽力地解决家长们的疑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8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