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乱糟糟,如何断舍离简单5步,让人生更
“放手一个无用之物,就腾出一点空间。处理一件多余之物,就减少一份负担。减少一次浪费,就恢复一份精气神。”
这是人人都懂得道理,却是鲜有人做到。
人人都喜欢舒适的环境、敞亮的空间,但是很多人的周围却堆满杂物,住在拥挤的空间。
当你问他们为什么不去整理一下的时候,最常听到的借口就是“太乱了,我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断舍离》是一本关于收纳和整理的书。它告诉我们,有效的收纳和整理,不仅可以让你获得空间的自由,还能获得心灵的自由。
这本书的作者是山下英子,是日本著名的杂物管理咨询师,这本书一经出版,便引起日本全民的断舍离的热潮。
它将视线聚焦在如何进行收纳和整理,以达到空间怡然,疏通人生的目的。山下英子通过五个具体的步骤,进行有序的收纳和整理。
她不仅可以教会我们收纳和整理自己的空间,从而可以毫无压力地把握自己的生活,掌舵自己的人生。
这就是断舍离的魅力,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断舍离呢?只需要简单的五个方法。
第一种方法:三分法
三分法,就是把自己想分类的杂物按照“大中小”分为三类,然后再重复三遍。小分类部分完成才能正式进入“收纳”阶段。
大分类,就是先把厨房中所有的东西分为“食材”、“料理用具”、“餐具”三个部分。这次分类关键是三类不能交叉。
中小类,就是把“食材”按照细分领域,放到不同的冰箱的不同柜子里,或冷藏或冷冻或常温。“料理用具”和“餐具”同样的道理。
收纳的焦点,一定要从大区域逐渐过渡到小区域,才不会引起思想和视觉上的混乱,就像是从国家到省份再到市里,是一样的道理。
收纳上的分类思维方式,同样也是磨炼工作上的必备技术。能在生活中锻炼工作的思考力,进行断舍离式的收纳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第二种方法:7·5·1法
7·5·1法,就是进行杂物收纳时,对收纳空间的物量进行的大致估测。根据不同的收纳情况,将杂物总量压缩到收纳空间的“7成”、“5成”、“1成”。
像衣柜、壁橱、抽屉等关上门就“看不见的收纳空间”所放杂物的最基本上占整体空间的7成。
这个比例其实是为了建立物品进出的通道。余下的3成空间,会让人提起“收拾”的劲头。
像带玻璃门的碗筷架或者橱柜等关上门依然能“看得见的收纳空间”所放杂物的量基本上占整体空间的5成。
因为外面总能看见里面收纳的杂物,所以应该尽量地保持一定的美观。“美观限度定量”为5成。既不“炫耀”,又不“隐藏”,空间才能自然地流露整洁美好的印象。
像玄关鞋柜上或者橱柜上等水平面上的“展示性收纳空间”上所放杂物的量基本上占整体空间的1成。
这个比例借鉴了美术馆或艺术画廊艺术品的布置,即便是不起眼的日常小物件也会带出空间的美感,形成别具一格的装饰品。
7·5·1法,能够重复享受取舍的过程。从自我心理和时间跨度上认真的进行杂物取舍,能够让周围的空间产生“留白”。
而这恰恰就是创造的来源。
第三种方法:1out1in法
1out1in法,简单的说就是处理一个收纳一个。有意识的先出后进,才能唤起良性的循环。
原因在于,先收纳一个(即使是临时的),物品总量就会超过限度。反过来,先取出一个,再放入一个新的东西,就不会出现失败的可能。
这个特别好理解,就像我们的呼吸一样,要先呼气把气都吐完了,然后再吸气让新鲜空气进入我们的体内,让我们可以吸收到新鲜的氧气获得新生。
如果我们只是一味买东西堆积进来,就像一直吸气一样,不一会儿就感觉肺都要爆炸了,吸不进气体了。
这个规律不仅适用于事物上收纳,同样也能适用于生活和人情世故上。因为先处理之前的关系才能切实的提升再一次“获得”的质量。
第四种方法:onetouch法
onetouch法,最直白的动作就是:打开门,拿出来或者放回去。只需要把动作压缩成这两步,一键式取出来,这样就简单多了。
很多时候,我们会把时间浪费在物品的寻找和选择上,然而“onetouch法”就是节省精力简化我们和物品直接交流的过程,通过压缩动作为“打开门,然后拿出来或者放回去”,让自己觉得不再麻烦了。
举一个最直白的例子,我们在床头柜放上手电筒,可以每一次从那个地方拿出来使用,然后用完以后再放回去。
就像小时候,妈妈教育我们的那个样子,东西从哪里拿的,要放回哪里去。
通过这样的方式,把家里的每一件物品放在固定的位置,而不是用完以后随手一扔。这样可以节省每次花时间和精力去找这个物品。
只要我们形成习惯,很多问题就会变得简单,这样不仅收纳做家务成为一门乐趣,就连生活、工作中的其他麻烦也迎刃而解。
第五种方法:自立、自由、自在法
自立,就是在收纳杂物时候要有“立”的意识。像毛巾等布艺制品立着叠放入收纳盒中。
自由,就是选择的自由。可以根据杯子不同的形状种类排列,方便自由拿取。
自在,有“随心所欲”的意思。像底裤、袜子等小件衣物团着折叠扔进收纳盒中,自在滚动。
从切实能出成绩的小地方开始着手,全身心集中在“达成事件”上,一点点增加成就感,这就是断舍离真正的精髓,看似是“减”实则是“加”。
任何事情都是想通的,小事情获得小成功的不断积累,当量变达到质变的时候,面对大问题,我们依然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
陈数在《断舍离》的序言中说道,做物质的减法,精神的加法。
其实在我们“舍”的过程,本身就是在“得”,所谓舍得,就是有舍才有得。
正如梭罗所说:一个人放下的越多,越富有。
高级的人生,都懂得断!舍!离!
——END——
作者简介:林小小,孤独的熬夜患者,陪你等故事过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5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