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味精,真的不健康吗

点上面广州微生活日日睇劲爆嘢

为什么自己在家做菜没有外面餐馆好吃?除了与烹饪手法、油锅等相关因素之外,广东人都知道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秘诀——味精。

味精作为一种调味品,曾跟油盐酱醋一样,都是街坊们家中必备的调味料。只是随着大家健康意识的提高,不知道哪里来的流言说吃味精会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所以,现在很多家庭都不吃不买味精了,取而代之换成了鸡精。那么鸡精会比味精更健康?味精真的那么不堪吗?今天,来跟各位爱吃的广州人聊一聊味精的一些事。

■什么是味精?

上世纪,日本有个科学家从海带中分离出了一种叫做“谷氨酸”的物质,用作调味品。20年后,中国化学家用水解法生产出了谷氨酸钠,并将其称为味精。

■味精有害健康?

水解法的原材料是大米、玉米、小麦、甘薯等粮食作物,经过微生物发酵后再进行提取和精制,最后才能得到符合国家标准的味精(谷氨酸钠)。

所以味精本质上来说,对人体并无害处。谷氨酸钠进入人体后是可以被正常消化吸收,并参与到新陈代谢中的。谷氨酸钠在我们体内会被分解产生谷氨酸,虽然它不是人体的必需氨基酸,但也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一。

网上的传言说:味精在超过℃的温度下,会形成有毒的焦谷氨酸钠,严重危害我们的健康,这又是真的吗?

科学研究解释,味精中约含有80%~90%的谷氨酸钠,在过长时间的高温烹饪情况下,确实会有一小部分谷氨酸钠会转变成焦谷氨酸钠。但是它的转换率是非常低的,对人体产生的影响微乎其微。而且大家做菜使用味精,都是非常少量的,根本就不会产生那么多的谷氨酸钠。

而且味精的使用方法,一般是建议在菜肴出锅前加入味精,用作于增鲜,还能更完好保持味精的完整性,也就不会出现“长期高温产生谷氨酸钠”了。而且国际上许多权威机构都曾做过各种关于味精的毒理试验,至今也还未发现味精在正常使用范围内,对人体有任何危害的依据,也说明了食用味精是安全的。

■鸡精比味精健康?

鸡精,一种复合调味品,主要成分是味精(含量约40%)和盐,还添加了各种助鲜剂核苷酸、鸡肉提取物、淀粉、膨化剂、香精、色素等。

也就是说,鸡精里面含有味精,还加了很多其它化学物质。所以有人说鸡精比味精更安全、更健康的说法,可以说是完全没有科学依据的。

■为何吃了味精会口渴?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为了菜肴味道好,很多人可能会在做菜的时候放比较多的味精,但又由于味精味道不咸,吃多了也察觉不出来。众所周知,咸味的东西吃多了,人也会一直感到口干口渴,都是因为钠摄入多了导致的。5克味精的钠含量,相当于1克盐的钠含量,所以吃同量的味精会比盐更感到口渴。从健康角度来看,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人每日盐的摄入量为5克,所以吃味精并不能超过1克,否则容易导致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所以做菜千万不要放太多味精,加了味精就要尽量少放盐。特别是肾病水肿、高血压患者,还有中老年人,都需要严格控制味精和食盐的摄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9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