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着,要明白一个人情世故不要空手去别人
王阳明:人活着,要明白一个人情世故:不要空手去任何人的家里
《礼记》中曾经说过:来而不往非礼也。这也就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要有来有往。当别人给予我们善意的时候,我们应该做出友好的回应。
人与人之间,总免不了“来来往往”。那么今天你请我吃饭,他日我必约你喝酒。今天你替我解围,明日我必给你助力。也正是有了这种“你来我往”,人们之间的感情才变得热气腾腾。
可是,总有那么一部分人,在与人相处的时候,只喜欢“来”,而不喜欢“往”,还美名其曰“真性情”。
脱口秀演员杨笠曾在节目中透露,自己一个月去李诞家蹭饭七八次,却从来不带礼物,每次都是空手去,并解释觉得带礼物“太见外”“(李诞)什么都不缺”。
其中有个网友的评论得到多的点赞,他说:这不是见不见外的问题,而是礼节。
李诞也在节目中笑说杨笠“憨”,并表示:我们小时候受到的教育就是,你去人家好像空手不行,你拎个水果也是得拎。
坐在一旁的邓紫棋频频点头表示赞同。正如李诞所说,既然是去朋友家做客,人家自然是好吃的好喝的伺候,作为对主人的“回报”,客人拎点东西上门,这不是见外,而是人之常情。
所以,不管是亲戚还是朋友,关系再好,也不要像杨笠这样去走动。
关于这一话题,被称为“心学大师”的王阳明很有发言权的,在整个王阳明的一生中,他经历了很多坎坷和磨难,他所经历的事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王阳明,浙江余姚人,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创立了伟大的“心学”体系,是中国历史上名列前茅的大哲。
当他的思想一出现,就引起了很大的反应。
曾国藩评价道:“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
几个世纪以来,王阳明思想影响了国内外无数人,张居正、曾国藩、康有为等许多人都从中受益。
杜维明,哈佛大学教授,曾宣称:21世纪是王阳明的世纪。
其成长经历,也为我们指明了人类心灵的无限可能,甚至包括处世规则与人的命运的改变。
王阳明心学:人活着,要懂得一个人情世故,不要空手去任何人家里
01不空手去别人家,是对主人的尊重
有个网友在某问答上分享了自己请同事吃饭的经历。
网友说,春节前她邀请了3个关系不错的同事去家里聚餐,并嘱咐同事带上老公孩子,大家一起热闹热闹。
为了能让同事们在家吃好喝好,网友提前一天开始准备,光是去超市采购零食、饮料、鱼虾等就花了近块钱。
聚餐当天,上午10点多同事们陆续到达。第一位带来了4瓶红酒,第二位同事给孩子带来了玩具,第三位同事一家三口空手而来,当看到别人带着礼物时,只一摸脑袋,说了一句“忘了买礼物”,全程没有任何尴尬。
作为主人,自然也并没有区别对对,但是当看到同事们带礼物来聚餐,心中自然是开心,因为朋友的礼物就是对她的尊重,礼物不论大小轻重,重要的是一份回馈的情谊,而空手而来的同事,如果经常这样“不拘小节”的话,主人很难从你的到来中感到一种被尊重。
有些人可能会说,哪有那么严重,既然人家能主动张罗着邀请朋友来家里聚餐,自然不会在意经济上的获得,那带不带礼物又有什么关系呢?
说白了,请客的人的确没有奢望“回本儿”。但是,作为客人,我们难道不知道主人请我们聚餐时候付出的辛劳吗?对于这份辛劳,我们不该有所尊重吗?
所以,去别人家做客,带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空手去。不空手去任何人家里,是成年人应有的自觉。
02不空手去别人家,是自我修养的展示
空手去别人家做客,不光是对主人的不尊重,同时,也有损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
我们当地常用“带着10根胡萝卜”,来形容一个人空手去别人家做客。不管是谁,每每说到这句话,语气里都带着一种“轻视”。毕竟在大多数人看来,能空手上门的,不是没礼貌,就是太抠门。
王叔在当地开了一家小有名气的设计公司,他远房亲戚家的儿子大学毕业,想到王叔公司跟着首席设计师实习(孩子很上进,想多学点东西)。王叔一听孩子这么上进,还和媳妇商量,如果孩子实习期表现还行的话,也可以考虑以后留在公司,毕竟如此上进的孩子很难得。
可是,当远房亲戚带着孩子到他家登门道谢时,王叔就打消了他的想法。亲戚一家三口来到王叔家,口口声声说来道谢,却什么礼物都没带,王叔还要管吃管喝。
原本挺好的一件事,却因为“道谢”,改变了王叔的看法。在他看来,这家亲戚花言巧语说得多,却没有任何实际表示,既没有礼貌,也缺乏真诚。
我们常说“细节见人品”,去别人家登门,看似是小事,却因此能看到一个人的修养。空手而来的,要么不讲礼节,要么爱占便宜。能带东西上门的,至少是个有心人。如果是求人办事,那更要在礼物的选择上下点功夫了。
03不空手去别人家,是感情能够持久的必须
试想一下,如果有朋友频繁去你家蹭饭,却从来不带任何礼物去你家,这样的朋友,你还愿意继续和他交往吗?
我的同事就遇到了这样一个“朋友”。同事经常在朋友面前“炫耀”妈妈手艺好,做饭好吃,于是朋友提议要去同事家尝尝阿姨的手艺,同事便带朋友回家了。饭后,朋友对同事妈妈的厨艺赞不绝口,一个劲说好吃。
一周后,朋友再次提议要去同事家,理由很“充分”——想吃同事妈妈做的饭了。同事碍于面子,又把朋友带回家了。再后来,每到周末,朋友都要去同事家蹭饭。
几次三番之后,同事忍无可忍,拒绝了朋友的要求,当然,友情也降到了冰点。
同事拒绝的原因很简单,朋友把她家当成了免费的食堂,把同事妈当成了免费的保姆。每周来蹭饭,从来都是空着手,什么都不带。而同事妈妈,既要准备饭菜,还要收拾碗筷,好不容易周末休息,还为了伺候所谓的朋友,浪费一天的时间。
其实,朋友之间,不管关系多好,都不该频繁去人家蹭饭,更何况还是空着手去。别人招待你一次是礼节,几次三番之后,就是对友情的消耗了。
真正在乎友情的人,绝对不会空手去朋友家做客。相反,他们会精心准备,带上一份有意义的伴手礼,让朋友感受到他的用心。也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拉近关系,让友情长久。因为所有的感情都需要有来有回,才能够越变越深厚,感情有来无回,就像只取不存的银行,早晚会破产的。
当然,以上只是我对王阳明心学中粗浅的认知罢了!
学一学王阳明,人生就能少走一段弯路
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曾在授勋宴会上,讲授自己的人生之道。
他取出了自己的腰牌,示与众人,上边只7个大字:一生伏首拜阳明。
王阳明之所以能够被称作为圣人,便是因为他的心学影响了世界!
他的思想一出世,便形成了巨大的反响。
我最喜欢读王阳明,因为他能教给我修心,能让我在迷茫的时候找到出路,能让我学到很多人生的智慧,不至于活了大半辈子什么都得不到!
王阳明的心学远不止此,他的思想自从诞生以来,影响了千秋万代的文人墨客,包括张居正、曾国藩、康有为等人,都是他的“门徒”,他们完善、发扬了王阳明的心学。
《传习录》是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王阳明的重要著作,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
而《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心学的核心,记载了很多故事,从官场故事,或者是民间有趣但又值得人深省的故事中,我们学到为人处世的智慧。
当内心浮躁的时候,当遇到困境的时候,无论什么时候,读一读王阳明,自然是能更上一层楼!
王阳明有诗曰:“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在名利场中奔波、与世浮沉的现代人,是到了找找自己定盘针的时候了。在这两本书中,你可以看到在官场披荆斩棘的王阳明,也可以看到在战场有勇有谋的王阳明,更可以学到他一生最高明的智慧!
我买了两套,一套自己闲来时读一读,净化心灵,一套当礼物送给了朋友,对于喜欢历史,喜欢文化的人来讲,王阳明是必读之物!
王阳明的思想折服了张居正、曾国藩、梁启超、章太炎、以及西乡隆盛、稻盛和夫等无数中外名人。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说过:“21世纪将是王阳明的世纪!”
人生早一点读王阳明,也就少走一段弯路!
《传习录》《知行合一》两本书一共加起来99元,就一顿饭钱,却能带给你不一样的感悟。而且还能代代相传,收藏或者送朋友,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点击下面链接即可直接购买:
W王阳明心学书籍全集传习录知行合一全2册精选月销量73¥99¥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已下架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5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