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一小时从生活中贯彻环保,为地球减
好好爱地球,地球才会好好爱人类。
在14年前,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起了一项名为“地球一小时”(EarthHour)的全球性活动。
这项活动提倡在每年3月的最后一个周六,每个家庭和商户都于当地时间20:30关闭不必要的电灯和耗电产品一小时,以此表明对全球共同抵御气候变暖行动的支持。
“地球一小时”活动自从年悉尼的标志性熄灯开始,就以令人惊讶的速度快速席卷全球,逐渐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并持续发展的全民环保活动。
如今,我们处于一个环保最好的时代,因为各个国家从没有像现在这般重视环保,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但同时,我们也处于一个环境保护最紧迫的年度,全球气候持续异变,生物多样性不断丧失,直到去年那场波及全人类的新冠肺炎疫情,正式为全人类敲响警钟。
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迫在眉睫的工作。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生命显得如此渺小。如果我们依旧我行我素,使劲透支未来的资源,那么我们的子孙后代,甚至是当代的社会,最终结果都将归于尘土。
“地球一小时”活动其实是一种呼吁,希望能够呼吁全人类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绿色环保的好习惯。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能做些什么来响应环保,为地球减负,为人类添寿呢?
1、随手关灯
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没有随手关灯的好习惯,或疏忽大意,或觉得麻烦。你知道吗?目前我们生活中所用的电,绝大部分是依靠燃烧煤炭获得的。煤炭不仅是不可再生资源,它需要经过亿万年的沉淀形成,而且燃烧煤炭所产生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物质,会严重污染环境,最终都是我们自己的肺部来吸收承担这一切。所以希望大家可以养成随手关灯、关电源的好习惯。
2、垃圾分类
近几年,我国在不断推广和普及垃圾分类的知识,目的也是在响应环保。因为生活垃圾如果没有科学分类处理,可能会对大气、土壤、水体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而厨余垃圾如果与其他垃圾一起混合填埋或进行燃烧,也会产生有毒物质,危害居民的健康。
垃圾分类不仅是为了避免污染,更是为了能够让某些可以二次利用的垃圾“变废为宝”,变成我们需要的资源。虽然垃圾分类全面推广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但如果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都是在为环保助力。
3、绿色低碳
几乎没有人的生活痕迹可以脱离碳排放。虽然与企业相比,个人的碳排放量很小,但聚少成多也是不容小觑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能以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方式代替私家车的,就尽量不要使用私家车;家庭电器也尽量购买环保节能类,减少碳排放。只有我们养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才能为节能减排做出贡献。
4、节约用水
和煤炭一样,水资源也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我国是世界上13个水资源最为缺乏的国家之一,虽然淡水资源总量名列世界第四位,但人均水资源量相当于世界水平的1/4,且分布很不均衡。所以希望每个人把节约用水这件贯彻到生活中。例如淘米水可以留着浇花、刷牙洗脸时不要一直开着水龙头、洗澡控制时间等。
5、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与塑料袋
一次性用品会让我们的树木资源减少,而不可降解的塑料袋则会让土壤受到严重污染。所以希望大家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例如一次性的碗筷、杯子等;出门购物时尽量自备可重复利用的购物袋。
“地球一小时”虽然只有微不足道的60分钟,但它对地球的意义却远远超出这个范围。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重视环保,将环保视为生活的一份子,好好爱护我们的地球家园,这样地球才会好好的爱我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5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