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物资疑云
“你们小区一共发了几次物资?”我问。朋友说:“封控一个月以来,一共发了五六次,每次不大重复,蔬菜、真空食品(酱鸭)、肉、大米,但光靠这些肯定是不够吃的,主力还是得靠自己家的储备。而且,发的酱鸭,我吃了确实是拉肚子了。”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会有如此多的水果在同一个小区内被如此浪费?27日早上,朋友告诉我,垃圾桶的盖子,打开了,看得更加清楚,不像烂水果:令人疑惑的是:这个小区是要求所有居民足不出户的,拿快递也不行,能接触到垃圾桶的,只有防疫工作人员。那么,是谁把盖子打开了?
“有没有可能是这些水果有什么问题不能吃呢?有人解释过吗?”到了28日,我继续问。“我从没有看到有人解释过。今天下雨了,水果还在雨里。”
这是最真实的上海。如果不是这位朋友是我非常信赖的人,我着实无法相信:在上海还有这么多家庭喊饿喊高价菜难抢的时候,竟还有人如此堂而皇之地抛弃水果。
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些水果从何而来?这是一个谜。
对我个人而言,当下整个上海的物资供应,也是一个谜。那般丰裕,又这般匮乏。一方面,全国各地的大批物资在往上海输送,众志成城,非常感人(甚至有一些城市,自己也在疫情管控期间,居民急需食物,仍然凑了一车车物资发往上海),一些平台还往上海批量投放快递员。另一方面,上海原本就是全国供应链最发达的城市,原本就物资堆积如山。但是,偏偏菜价高昂,偏偏有人抢不到菜。
4月27日,大宁路街道一位居民向上海市商委求助的电话音频,或许有助于我们了解沪上物资疑云的某一个侧面:“为什么我们街道从4月17号到现在10天了没有发一点东西?封控以来从来没有发过肉,17号也只是每户发了一点面。我们就靠几根面就可以活十天还是如何?隔壁的共和新路街道有肉又有面包,我们为什么没有?是我们不配吃还是什么?”商务委的工作人员答复说:“我们对每个街道都是一视同仁的,除了团购渠道之外,每个街道每个居委会每天都应该有60元保供蔬菜套餐。这个您知道吗?”
这一下引起了诸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