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风雨无数,有家才是归处
有一项关于家的调查:长期呆在一起的两个人会越来越像。
两个人在一起久了真的会越来越相似,无论是日常习惯还是生活品味,从陌生到熟悉,两个人独立的个体,在同一个空间里彼此融合,彼此贴近,潜移默化之中与对方越来越像。
一个家,两个人,两颗心,彼此靠拢,就在同一个屋檐下,碰撞出奇妙的火花。
谢谢你懂我
都说婚姻这座围城进去的人都想出来,许多夫妻头几年的状态给人的感觉就是婚姻真可怕。然而在同一屋檐下生活久了,最后两个人的变化会令人大吃一惊。
她是个完美主义者,万事追求仪式感;他是个粗线条,凡事差不多就好。头几年,两个人大吵不断,小吵不停,夫妻之前无非就是那么点鸡毛蒜皮,她觉得他不懂情趣,他说她太矫情。
吃过了饭,他把碗一推,转身就去沙发上开始玩手机,她说你怎么那么懒,走几步会死啊,他转身心想,我一天这么累,好不容易回家休一会都不行。她一边翻白眼,一边摔摔打打地把碗筷扔到水池里。
早上上班前,他抓起一件T恤就做好了出门的准备,她发现衣服有褶子,开始熨衣服,他就在门口催催催,她吼着说:“你等一会能死啊。”
诸如此类,许多夫妇都带着“甜蜜”的炸药,但凡遇到一点火苗,就吵得面红耳赤,动辄衣服碗筷满天飞,客厅一个,卧室一个,谁先低头谁就没面子。
廖一梅说:我们这辈子,遇见爱,遇见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见了解。
如果说两个人相爱是源于吸引,那么相处就是互相改变,夫妻之间的长久之道,就是一起成长。看了那么多书却还是不懂婚姻,其实婚姻就是一门实践课:经营课,两个人学着如何经营一个家。
婚姻确实是围城,而这个围城就是家,懂家的人恨不得赖着永远不要离开。
人们常说,结婚过日子,一日三餐话生活。他变了不少,吃饭的时候再也不着急急忙忙,隔三差五还想着挑个小礼物,回家前顺手买一瓶口感不错的红酒。饭桌上,他边吃边把她爱吃的菜换到她面前。
早上的时候,她挑熨着今天的连衣裙,他顺手递过去一件衬衫:“您受累,给我也熨一熨。”然后在客厅把她的鞋擦干净。她对着门口说:别着急,马上就好了啊。
时间久了,两个人可能都没想到,吵架的时间少了,反而多了些许都默契,甚至连吵架也是五分钟就降温,每天下班就想回家,正应了那句话:和你在一起,我再也没有羡慕任何人。
世上太多的分离,不是因为不爱了,而是因为累了。两个人携手一起奔跑,磕磕绊绊中就懂了家的意义,明白了其中的奥义,再怎么向前也不会累。
一片狼藉的家任谁都想逃,而不让你累的家,有一种自然而然舒适氛围,就如同舒爽的风,抚摸过肌肤的那一刹那就消解了心里的那些戾气。
家可以释放情绪,也会恢复成最放松自己。真正懂家的人,没有强烈的惴惴不安,也没有莫名的看不顺眼,更没有那些消耗神经的烦恼。
最近有一个视频,短短十几秒却道出了夫妻间的许多道理,两个人要懂得打开感情中属于自己的空调,学着磨合,学会适应,愤怒中冷静。爱很重要,懂更重要,懂爱的人肯定懂家,日子也会过得活色生香。
▼
遇见你真好
记得有人给年轻人的寄语说过这样一句话:剑未佩妥,出门便已是江湖。
都是年少轻狂的年纪,离开家总要混出个名堂的,大学毕业,他背井离乡来到上海工作,为了省钱不得不与人合租,他有洁癖,抱着侥幸觉得会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可生活又不是许愿池,室友偏偏是个不拘小节的文艺青年。
早上,他在卫生间洗漱,室友忿忿地敲敲门叫他轻一点,他装作没听见,甩甩头发就出门了。早高峰的地铁挤得就像是个沙丁鱼罐头,想哭都喘不上来气,可是一想到目标实现的那天,站姿有点扭曲的他嘴角出现一丝笑意。
中午,领导噼里啪啦甩来好几个案子都要完成,他懂,没有一种工作是不委屈的,现在这么努力无非是不想变成没有灵魂的工蚁。
晚上,他一路小跑总算没错过最后一班地铁,繁华都市的末班车也如此寂寥,他拿出刚买的面包,顾不得规章制度,狼吞虎咽地啃了起来。
他在网上看到一张地铁小哥的图片,眼泪不自主地涌了出来,他抬头看看玻璃里面的自己,委屈与难过最后化作一条给妈妈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