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临沂年临沂百姓过年的风俗都说全

—HappyNewYaer—

新春佳节

万物更新幸福安康

过大年啦

临沂百姓称春节为过年或过大年。临沂人说的过年,不专指大年初一这一天。传统意义上的年是从腊月开始,直到来年的正月十五。进入腊月就有年味,此后年味越来越浓。

赶年集备年货

这是临沂进入年的重要标志。腊月下旬的集市,当地人称年集。年集特点是,赶集的人多,商品多,增加了平时没有的一些年货。旧时年集上还增加了说书唱戏的,有些爱好者,特别是老年人,到集上去看戏听书。

备年货临沂人也有讲究。过年购买新碗筷寓意增人添口;备鸡鱼,意求"吉庆有余";做(买)豆腐,希冀"大家都福";拌合菜(胡萝卜、白菜心、香菜合拌),象征家庭和睦生财。其中最有特色的要数蒸年糕了。年糕多用糯黄米、红枣、红豆等混合而成,以甜为主,取意谐音"年年高"。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除此之外,在北部山区,还用小米、玉米、黄豆面等混合发酵蒸成的发糕,意喻年年"发"。这种食品香甜松软,可存放到来年正月十五。还要做煎饼,蒸馒头,准备好丰富的食品,以便过年期间用起来方便。

辞灶

临沂当地叫"过小年",也称"送灶王爷爷"。"辞灶辞灶,新年来到"。临沂也有"官辞三民辞四"的说法,大多数人家二十四日辞灶,自恃为民。也有人家是祖上传下来或渴望出仕的在二十三日辞灶。

临沂人过小年,主要是供奉灶王爷。灶王爷画像都是当地流行的板画。贴在灶台的一旁,上边都是清一色的"一家之主",这说明灶王爷在临沂人心目中的位置是如此的重要。画的上半部分是富态慈祥的灶王爷爷和灶王奶奶,下半部分是节气表,上边写了二十四节气。晚上家里要包水饺,连同糖果、水果、点心,摆放在灶台上,并烧香烧纸,磕头祈祷,口中念叨:"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那些想需要生儿育女的则念道:"腊月二十三,灶王上西天,多说好来少说歹,马尾巴上带个胖小子来。"

新年习俗

——贴春联也叫对联、对子等等。过去腊月二十之后,村上的教书先生和识字的人就开始摆纸研墨,无偿给邻居百家书写春联,一写就是几天,有时写到除夕。春联的种类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楣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大门口旁或大门口对面墙上,贴"出门见喜";在床头上贴"身体健康"、"安康幸福";在牲畜棚贴"六畜兴旺"、"牛羊成群";在屋门、墙壁、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意指福气、福运。有趣的是,人们喜欢"福"字倒过来贴,表示"福到了"。在农具上家具上贴"酉"字,意指顺利发财这里,还有一种挖补门笺也叫国门子,用红绿黄纸紫等彩色纸挖补而成,帖在门楣上,与春联匹配,相应生辉。

——贴门神。人们认为,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张贴。

——贴窗花。沂蒙地区是著名的剪纸之乡,这些民间艺人用灵巧的手,剪出民间生活的无限风光,剪出浓郁的诗情画意。

——挂年画。过去的年画起源于"门神",其内容大多是钟馗、关公等比较单调的主题形象,随着时代的发展,年画也丰富多彩起来。

——祭祖。当地有两项活动。一项是上坟。上午举行,规模比其他节日大一点,一家之主带上子孙,带上鸡鱼、馒头、瓜果等,摆上贡品,烧纸祭祖。其他节日上坟不放鞭炮,过年上坟都要放鞭炮。另一项是家祭,老百姓叫请家堂,也就是在家中设堂摆供祭祖。除夕上午,由家长率子孙到村头请祖先回家过年。在堂屋悬挂"家堂",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族谱,设立供桌,点燃香烛,摆上供品,多半是鱼肉、瓜果、点心等碗菜。家人向祖先牌位叩头行礼,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烧纸。初二晚上,儿孙们再到村头送祖上回去。

——吃团圆饭。这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共吃团圆饭,人们既享受美味佳肴,也享受欢聚的快乐。团圆饭无论菜多少,都少不了鸡、鱼和豆腐。鸡意喻大吉大利;"鱼"和"余"同音,象征"吉庆有余"、"年年有余",豆腐的腐与"福"同音,寓意幸福吉祥;这天,即使平时不喜欢喝酒的,也要喝上一点,敬天地,敬长者,互相敬。团圆饭有的地方下午举行,也就是晚饭,有的地方下半夜举行,所以也叫年夜饭。

——包饺子。除夕夜,临沂人讲究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和面、包饺子,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临沂人信奉: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替之意,非常吉利;饺子形似元宝,过年包饺子,也有"招财进宝"之义。旧时过年包饺子,一般为素馅,求的是一年素气,也就是新的一年顺顺当当。有的地方还特意在饺子中包上一枚洗净的硬币,谁吃到了就预示来年有财运。还有的包上糖,谁吃了就预示来年有甜头。

——守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除夕之夜,临沂人也有合家坐在一起守岁的习俗。过去,一家人聚在一起,点起蜡烛或油灯,品茶聊天,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守岁中最重要的是"发纸马",也就是烧纸焚香、磕头敬拜天地。寓意是早发财,早发家。十二点的钟声一响,千家万户燃放爆竹,响声连天,断断续续直到天亮。

初一十五前天天都是年

初一是春节期间最热闹的一天,人们忙着大拜年。有年五更不关大门的习俗。家家户户都在大门口放上一根棍子,叫"拦门棍",其用意一个是说阻挡着妖魔鬼怪不进家,另一个是挡着自己家里的金银财宝流不出去。"拦门棍"一般是除夕傍晚放上,到正月初七拿走。大年初一天还不亮,拜年就开始了。穿着新衣裳的男男女女,三五成群甚至更多的人合在一起,先是给本族的长辈磕头拜年,后是再到亲朋好友家相互拜年,这期间大家见面时,互相使用最多的话是"过年好"或者是"恭喜发财"。这里还有给晚辈压岁钱的习俗。给长辈拜年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据说压岁钱可以压邪气,压岁钱可在拜年时当众给予,也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长辈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如非要扫地,要从外向里扫。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意喻破财。

正月初二,有"叫闺女"的习俗。初二这天,娘家要主动"叫"闺女回来。有些地方正月初二祭财神,一些商铺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中午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祭祀的供品用鱼和豆腐,祈望今年生意兴隆。

初三送门神。晚上烧门神纸。人们把年节时的松柏枝及所挂门神门笺等一并焚化。

初五集市开张。这天有吃饺子的习俗,称"捏蝎子嘴",寓意着招财进宝。有"初五吃顿面,一亩打一担"之说。旧时大小店铺正月初五开市。俗以正月初五为财神生日,认为选择这一天开市必将招财进宝。从这天起,商铺也逐渐开门营业。

旧时初八临沂有"放生"习俗,就是把家里养的鱼、鸟、龟等拿到野外放生,让它们回归自然。体现了这里的人们尊重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品德。

初九当地传说是天日,此日为天界最高神祇玉皇大帝生日,俗称"天公生"。旧时有祭玉皇、道观斋天等习俗,备清香花烛、斋碗,摆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苍天,以求天公赐福。

初十称为石头生日。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也称"石不动"、"十不动"。

春节期间,临沂民间娱乐活动丰富多彩,有声有色。主要有舞龙舞狮、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舞龙,又称耍龙灯、舞龙灯或龙舞。这些活动都是年前准备,初一上演,持续到正月十五。春节里,花灯满城、游人满街,人们舞狮子、耍龙灯、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热闹非凡、盛况空前。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84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