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某中学三成初一新生不会穿鞋带现在的孩
你会穿鞋带吗?最近,因为“穿鞋带”这件事,网友们吵翻了天。1据《钱江晚报》报道,杭州采荷中学在初一军训时,举办了穿、系鞋带比赛和叠衣服比赛。其中穿、系鞋带比赛要求学生先把鞋带从鞋子上解下,然后在三分钟内把解下的鞋带正确地穿回去,再系紧。比赛的结果出乎意料。整整三成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把鞋带穿回去。有的孔洞穿错,有的好几处打结。叠衣服比赛的成绩更差,只有两成学生完全达标。新闻出来后,许多网友直指学生是“巨婴”、“低能儿”,这种基本的生活技能小学就应该学会的,初中了还不会,简直就是丢人。这次比赛被戏称为“巨婴大赛”,还被万人点赞。但也有许多网友认为,初中生不会穿鞋带很正常。因为大部分的孩子,中学以前穿的鞋子都是粘扣的,第一次接触到系带的鞋子不会很正常,甚至很多大人也并不会穿鞋带。那么,不会穿鞋带是否就意味着“自理能力差”?甚至是“巨婴”呢?我觉得,是,也不是。都读初中了,连穿鞋带都不会,怎么也说不过去吧。但同时,这事,还真不全怪孩子,更要怪他们的父母。许多学生表示,从小穿的鞋子的鞋带,都是穿好的,从没学过穿鞋带。为了保证孩子的学习时间,有的家长任何家务事不让孩子参与,恨不得连吃饭穿衣这些本该自理的生活小事,也想代劳。在这样“关怀备至”的环境中长大,孩子们不会叠衣服、系鞋带,那只是必然产生的众多问题之中的一个小问题。2在《少年说》的某期节目里,高二女孩郝睿涵曾说,因为家人太宠她,把她养成了一个“高商低能的人。”她的所有事基本全都由家长做主,父母对其极度溺爱。小时候吃饭不会用筷子,父母就给了她一个勺子,之后每次吃饭,都是她只管吃,父母只管夹,导致她现在也不怎么会使用筷子;13岁的时候,父母才尝试让她自己穿衣服;16岁开始自己倒热水;高二白天和同学们出去玩,父母都要接送;在家里父母什么事都不会让她做,插个电源奶奶怕危险,不让她自己动手,自己代劳;别的同学都可以自己挑喜欢的衣服,而她连衣服型号是什么都不知道;头发只会扎马尾辫。她知道家里人都很爱她,她也很爱她的家人们,但她更希望家里人能放心地松开双手,让自己独立起来。她不想成为学习机器,也不想做所谓的高商低能,更不想当啃老族。她羡慕同学们能够独立自主,自己把衣服搭配出好看的样子,头发做出不同的造型,而不是事事家长代劳。诗人于戈说:“你什么都可以给孩子,唯独对生活的经历,喜怒哀乐、成功挫折,你无法给孩子。在溺爱之中,孩子若是缺乏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仅会在生活上容易没有主见,更容易被同龄人所排斥、嘲笑。3在网上看到过一张截图,内容是:五年级学生晓晓,因为不会剥蛋壳被其他同学嘲笑了。老师打算借此机会和家长沟通,让家长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没想到孩子妈妈却觉得这不是什么大问题。这样的心理,对于家长们来说还是蛮普遍的。许多父母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当作次一级的技能,相信孩子长大后自然而然就学会了。但果真如此吗?轰动一时的神童魏永康,4岁学完初中课程;13岁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破格录取,硕博连读。结果却因生活完全无法自理被中科院劝退。原来,从小开始,魏永康的母亲曾学梅认为:儿子只有专心读书,将来才会有出息。于是,家里所有的家务曾学梅从不让儿子插手,包括洗衣服、端饭、洗澡、洗脸……魏永康读高中时,曾学梅还亲自给他喂饭。魏永康考入湘潭大学,曾学梅还一直跟在儿子身边陪读,照顾他的饮食起居。最终,她把儿子培养成了学习的天才,生活的弱智。当然,这只是一个极端例子。但是,缺乏生活常识的孩子确实不在少数。还记得之前那个“全班95%的孩子不认识白蜡烛”的新闻吗?一位老师在课堂上拿出一支白蜡烛做实验,结果很多孩子都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或者把它当做塑料条。时代在进步,某些技能被取代,被遗忘很正常,但基本的常识还是要有的。生活都不自理,你还怎么爱自己。4日本的“独立教育”向来都受到世界各地推崇的。在日本,孩子们上学要带着各种各式各样的包。除书包之外,还有装毛毯的,装餐具的,装鞋子的,装衣服的包……上学去带去,用完了装好带回来。从幼儿园开始,就算是皇室公主,也都是孩子自己拿着。在学校吃午餐的时候,孩子们要自己带餐垫和环保筷,常吃的土豆泥所用的土豆,要学生自己种。吃完饭第一件事,就是自己拆牛奶盒,然后洗干净、晾晒干,第二天送到学校的回收站。幼儿园的孩子没有课本,不设数学、拼音这些课程,有的只是每月一册的绘本,教孩子们学会微笑待人和说谢谢。从幼儿园开始,孩子们被要求遵守许多规范:行走要排成一路纵队,电车或公交车上不能吵闹,过马路时要高举自己的手臂。换衣服、放联系手册等事,都由孩子自己完成,即使是2-3岁的孩子,也每天重复着做换衣程序,老师只是站在一旁看着,不伸手帮忙。不管学习多忙,都要帮助妈妈做家务,学会叠衣服,倒垃圾,自己整理玩具。吃完饭,碗筷都必须自己收拾好拿到厨房里去,不能放在饭桌上一走了之。日本独立教育带来的最大好处是,日本孩子的动手能力都比较强。易卜生说:“世界上最坚强的人就是独立的人。”独立,无疑是孩子成长最大的软实力。一个孩子走向独立,需要的是父母舍得放手。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总有一天,是要独自去面对世界,过自己的日子。作为家长我们要重视孩子的自理能力,不能因为爱孩子,就不愿意让他去承受本该自己的问题和责任,不能因为心疼孩子就无条件的替他们包办所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往往缺乏面对问题的勇气和耐心,慢慢的也会让孩子失去学习、成长的乐趣。因为,独立不仅是底气,也是他们面对困难的勇气。
上一篇文章: 能为碗筷餐具杀菌消毒家用消毒柜选购指南 下一篇文章: 开学2周后,我觉得父母也需要来一次幼小衔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7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