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石家庄爱心粥屋,暖心一幕

6月17日凌晨,在石家庄市天翼路附近的爱心粥屋内,闪耀着“志愿红”。自该爱心粥屋开设一个多月以来,这里的志愿者每天为百余位环卫工和孤寡、困难老人免费送出爱心早餐。为此,不少热心市民为志愿者的善行所感动,纷纷加入进来并奉献爱心。一时间,石家庄志愿者的爱心粥屋温暖了一座城。夜幕中爱心粥屋内闪耀着“志愿红”6月17日凌晨4时15分许,夜幕仍未褪去黑色的外衣,当许多石家庄市民还沉浸在睡梦中时,不少大街小巷早已有了环卫工人忙碌的身影。同样,位于新华区天翼路附近的“雪中炭爱心粥屋”相比周边的沉静及昏暗,也早已灯火通明。较为宽敞的屋内,两抹“志愿红”正在干净整洁的厨房里忙碌着。这两抹“志愿红”是“河北雪中炭公益团队”的志愿者刘文江、孟涛。只见,他们戴着口罩分工明确,孟涛负责择菜、洗菜、切菜、淘米等,刘文江则将已备好的菜依次放入一口大锅里,挥舞着小铲子开炖。之后,他们开始在另一口大锅里熬粥。俩人配合默契、做起早餐来干净利落。5时许,陆续有其他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赶到,他们放下随身物品后,郑重地签到并干起了分内事:有的清扫就餐大厅内的卫生,有的将桌椅摆放整齐,有的将消毒柜中的碗筷拿出并整齐地放在桌上……一派繁忙景象。爱心早餐情暖众多环卫工及老人5时30分许,伴随着喷香的早餐,附近的环卫工人及孤寡、困难老人戴着口罩陆续来到爱心粥屋。“叔叔、阿姨们,早上好!”随着志愿者的问候,许多环卫工人及老人不约而同地回应着:“你们辛苦啦!”两位志愿者经过查看七日内核酸、测温、为大家双手消毒等一系列疫情防控环节后,引导大家间隔一米有序排队领餐。一旁,四五位志愿者则依次为大家盛粥、盛菜、发放馒头。一碗大米夹杂着小米熬成的粥,一碗由西红柿、豆腐、娃娃菜、粉条等炖好的菜,两个热腾腾的馒头,让忙碌了一阵子的环卫工人及附近的老人备感温暖。“早餐吃得挺舒心,真没想到还能就近吃上一口热乎饭,感谢好心的志愿者。”50多岁的环卫工人张师傅介绍,他家离所负责清扫的路段稍远,以前的早餐经常自带馒头,再喝几口水对付一下,之后就接着干活。如今,能天天来这吃口早餐,心里既温暖又踏实。“我家里条件一般,就我和老伴,老伴身体也不太好,眼下能吃口现成饭,还是免费的,真的要感谢这帮年轻人。”联盟小区68岁的李大妈说,他们为志愿者的爱心点赞。“饭菜挺干净,挺好吃,都是志愿者经过精心准备并做好的,没啥可多说的,除了感谢就是感谢。”70多岁的王大爷笑着说。……像张师傅、李大妈、王大爷一样,不少环卫工及老人在吃完早餐离去之际,或竖起大拇指或“唠叨”几句来称赞志愿者的善行。每当此时,包括刘文江在内的多位志愿者都觉得,他们再苦再累也值得,“做点儿好事,心里很充实”。不少热心人感动并成为志愿者让温暖继续7时许,随着环卫工及老人的大部离去,就餐人数少了许多,此时的志愿者终于可以稍松一口气。提及开设爱心粥屋的初衷,作为发起人之一的刘文江如数家珍。“环卫工作为城市的‘美容师’,十分辛苦,我和不少亲朋好友都看到过,他们栉风沐雨坚守岗位的场景。我也发现,他们中的不少人吃早餐就是简单凑合。”刘文江说,为了让环卫工吃上口像样的热乎饭,曾多年助学、助老的他,将一些孤寡、困难老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也考虑在内,他和几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拍即合,决定开设爱心粥屋。经过前期的选址及装修等各项准备工作后,爱心粥屋于今年5月1日正式运营,每天免费为百余位环卫工及老人提供早餐。“你象征性地一个星期选择一天,或者一个月选择几天来免费送早餐不就行了,不用每天这么做,不值当!”“哪有那么多志愿者,愿意凌晨就过来帮忙啊?所以,真没必要每天送早餐。”……面对着亲朋好友的善意提醒,执拗的刘文江总是微微一笑回应:“环卫工每天都在工作,也总会有孤寡、困难老人需要帮助,献爱心绝对不能打折扣。”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一个多月以来,包括刘文江在内的许多志愿者的善举不胫而走,他们也感染着不少前来就餐的人及路过的热心市民,或成为志愿者,或捐款捐物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75岁的王学斌,身体硬朗、精神矍铄,爱心粥屋开设伊始,除了遇上下雨的几天,其他日子里他都会准时来到这里,或清扫就餐大厅、或搬搬桌椅、或收拾碗筷,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这帮年轻人的善行,我看在了眼里,也感动了我。反正闲着没事,我来这儿当当志愿者,多做点好事多好,闺女、儿子也都支持我,我现在过得挺开心。”正在收拾碗筷的王学斌说。当天早晨,打算到水上公园遛弯的一位女士从此处经过了解了志愿者的善举后,毫不犹豫地就捐出了元。志愿者本打算留下她的姓名,她却微微一笑摆摆手就走了。“我们会及时公示并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处理这些善款。”刘文江说,桥西蔬菜批发市场的刘女士还果断捐出了娃娃菜,尽了自己的微薄之力。“大家的理解及帮助,我们志愿者看在眼里,也感动在心头。”如此温情的一幕幕,每天都在上演。志愿者:“我们会一直坚持做下去,愿更多热心人加入进来”如今,面对着每天百余位环卫工及老人的就餐量,饭菜、水电、房屋租赁等各项花费,着实不少。坚持至今的刘文江、柳海波、赵培帝等发起人,再次收到了许多亲朋好友的善意提醒:“这就是纯粹的支出,不行就别再坚持每天送餐了。”此时的他们,仍是婉言谢绝。“这是新华区卫生队送的锦旗,这是热心人送的米、面,这是一位老大爷特意带来的十袋盐……”细细回忆起开设爱心粥屋一个多月来的感人一幕幕,刘文江、柳海波、赵培帝坦言,他们必须坚持每天送早餐,做公益绝不能敷衍,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对得起大家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68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