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建房主动给我让出一条过车路,我给他钱
我们村原本是个人口大村,但是最近十几年村里的人口越来越少了,空置房也越来越多。很多年轻人在外地奋斗买房了,家里的父母也跟着一起出去了,村里的常驻人口越来越少,我和邻居家是村里常驻人口中的一份子。
以前没有修乡道的时候,我们每家每户都没办法水泥路通到家门口,我们那一片人口比较集中,房屋建得比较密集,家家户户的宅基地挨的近,所以基本上没有宽道路进家里。
我家是最早一批建房子的,我家房子在最里面,当年我们建房材料那些东西都得靠我父母还有我们姊妹几个从路边挑进去的。
我上了初中后因为学习不好,只能辍学了就跟着父亲学手艺。父亲是一名电工师傅,他手艺很好,但是他没有收别的徒弟,只带了我,我是父亲唯一的弟子。
父亲说只要我能把他的手艺都学精了,以后养家糊口就不用发愁了,因为他就是靠这个养大了我们三姐弟的。
父亲没读什么书,但是他能看懂复杂的电路图。
父亲在村里平时从不多事,母亲也是个老实的妇人,她从不多嘴。别人需要她帮忙的时候,母亲从不会拒绝,总是尽量帮。左邻右舍如果遇到家里电路故障,他们请父亲帮忙检查,父亲只要有空都会无偿帮忙。
父亲也经常告诉我:“能用自己学会的东西去帮一下你身边的人,也是一种行善积德!即使这种在你身上体验不到,但会在你的子孙后人身上回报回来!”
我怎么也没想到,别看父亲没念什么书,却能说出这么大的道理来。
我学艺出师后,只要邻居们喊我家帮忙,父亲都要我出面,后来我才明白这是父亲在给我露脸的机会,也是变相地给我做口碑,拉业务,父亲说金杯银杯不如大家的口碑。我们做手艺的人,只要大家认可我们的手艺,那就不愁没活干,不愁赚不到钱。
以前村里的人很多人,但这些年大家陆陆续续搬走了。不管家里孩子是读书读出去的,还是做别的生计出去的,村里的常驻人口越来越少。
曾经热闹的村庄,路上走一圈随处都是熟人,如今往村里走一圈,家家户户的大门都是禁闭的,谁家里要是遇到点什么事,一时半会还喊不齐几个劳动力来帮忙。
村里常驻人口少了,年轻一辈的人基本不懂种田,老一辈的人年纪变大也种不了那么多地,田里地里到处都是杂草丛生。
去年年底,住在我家前面的邻居也在修建新房了,说实话,邻居家建房子的时候,我还是有些担忧的。
我怕邻居建房后在外围建围墙,那样通往我家的路就会变得更窄了,到时候我们恐怕骑摩托车会车都会不了。
邻居打地基的时候,让我们没想到的是,他往旁边挪了两米,通往我家的路给让了两米宽出来。
我们开始以为他要在这边建厨房或者干别的用处,等到他家房子主体结构建成后,那地方他都没有占用。
那天我带着好奇去问邻居:“你们这边地到时候是留着干什么用的?”
邻居听了笑了,他对我说:“这地是让给你的,这条路是你家唯一的进出之路,平时你们进出在这里,骑个摩托车路过都得小心翼翼的,我爸说以前我们没少麻烦你们,所以这次建房子我们把地基往这边挪了两米,给你让条路进去。以后你要是买车了,车子也能开回家!”
听了邻居的这话,我有些不好意思,原来是我小心眼了。
父亲得知后,对我说:“人家这么愿意帮我们,我们不能白拿人家的地,这样吧,你多少给人家拿点钱意思一下,别让人家吃亏。
这地是我们求不来,遇到那种小人,给钱人家也未必愿意卖,何况人家还主动让给我们了!”
晚上妻子给我拿了五千块钱现金,我带着钱去了邻居那。
他正在自己家搭建的棚子里吃饭,看到我去了,一家人还招呼我坐下来喝点酒。
我婉拒了,一是我不喝酒,二是我吃过了。邻居阿姨饭都没吃完就放下碗筷给我倒了杯热茶。
闲聊了一会后,我把钱拿出来交给了邻居:“兄弟,谢谢你们给我们让了这条路出来,让我们以后有一条宽敞路到家。这是我们的一点小意思,请你们收下!”
邻居看了,立马拒绝了:“使不得,使不得!我让你这点地不是为了要你这个钱。如果要你的钱我就不会让了。你也知道,现在咱们村里住在这的人越来越少了,光我们这一片,加上你我总共也就剩下四户人家了。
能住到一起是缘分,更何况我们还是前后屋的邻居。难道这点地还值不了住在一起的缘分?再说农村里的地不值钱,让你这点地,我也不损失什么,也不影响我建房子,大家都方便不是更好吗?”
听了邻居的话,我被他深深感动了。
第二天父亲去找了邻居家:“老邻居,你家房子建好了,电路安装找到人没?要是你信得过我,你家的电路安装交给我们父子俩!”
邻居听了满口答应:“我正想找你商量这事呢!怕你们抽不出时间来!”
父亲说不管怎么样,哪怕我们加晚班也要帮他家把活给干好了。
我给邻居家装电路的时候,父亲总会抽空去现场看看,按理说我也做了二十多年的电工了,不需要父亲继续指导我,但他总是像给自己家办事一样,紧紧盯着我,不漏一点。
邻居家总共两层半,加起来总共近六百平米。
我把他家的电路给装好后,邻居给我结算工资的时候,我们只要了邻居五百块钱的工钱,我对邻居说:“我收五百,其余的工钱算我送你的,你说过我们能住在一起是缘分,送你的那部分工钱我即使收了也发不了家,邻里邻居的,以后还要处一辈子的事!这五百元我就收下了!”
邻居的举动让我真切的明白: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与人方便其实就是与己方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6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