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碗筷 >> 碗筷介绍 >> 故乡的年味

故乡的年味

随着春节的临近,城市里的大街小巷和各大商场超市到处挂起了火红的中国节和红灯笼,小区里偶尔传来一两声零星的鞭炮声,让人忽然感到“年”的氛围越来越浓了。

说到过年,我认为最热闹的还是在农村。农历腊八节一过,家家户户就进入过年的状态,在外打工的陆续返乡回家,村子里逐渐热闹起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到腊月二十三,家家开始忙着祭灶、走亲戚送节礼、赶年集办年货。勤劳的妇女们忙着打扫院子、收拾房子、拆洗衣物。男人们则游手好闲,到处找人喝酒聊天,天气好的时候便三五成群地蹲在墙根打牌、聊天、晒太阳。孩子们成群结队地在大街小巷疯跑,村子几乎没有人再下地干活,全村的男女老少都在尽情地享受着过年前的轻松、愉悦和惬意。

到了大年三十,从上午开始,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剁馅子、蒸馒头。除夕的晚上,才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热闹、最幸福的夜晚。一家人欢欢喜喜、开开心心、团团圆圆地围坐在一起,边看春节联欢晚会边包饺子,平时轻易不下厨房的男人们也开始煎炒烹炸地置办年夜饭。

包好了饺子,基本上也就到了午夜时分,一桌丰盛的年夜饭就做好了。但还不能急着吃,这时要在院子摆张桌子,铺上红布或红纸,摆上各种时鲜果品、整鸡整鱼和各色糕点,点上蜡烛,焚上香火,一家人在长辈的带领下,开始上供祭祖,祈求祖宗保佑全家人财两旺、四季平安。祭完祖再放一挂鞭炮,这时全家人才开始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吃完年夜饭,夜已经深了,但全家人谁也不愿去睡觉,在村子里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一家人围坐在火炉边开始守岁,一直要到凌晨一两点钟才陆续上床休息。

尽管睡得很晚,但大年初一的早晨,孩子们必须早早起床,先在大门口点燃一堆细碎的柴草,既要冒烟又着火,叫做“呕狼烟”,然后再放一挂长长的“大地红”鞭炮,以示驱逐“年”兽和避邪,也象征着在新的一年里日子红红火火、平平安安!

接下来,大人和孩子们都穿上崭新的衣服,到左邻右舍和同村的亲戚朋友家给长辈及老人拜年。

到了人家屋门口,先问爷爷奶奶、叔叔伯伯、婶子大娘过年好,作个揖,然后双膝跪倒磕两个头。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主人家一般都会笑容满面地往屋里让,并热情地递烟倒酒。如果拜年的时候还带着小孩,就会抓上一大把糖果、瓜子、炒花生之类的食品塞进孩子们的口袋里。

早晨拜完年,才能回家吃饺子。吃过早饭,女人们收拾完碗筷,也开始成群结队地到亲友邻居家去拜年。拜过年的男人们便到同村的朋友家喝酒、打牌、看电视,孩子们三五成群地继续在房前屋后放鞭炮玩耍。总之,初一全天就是吃喝玩乐。

过了大年初一,虽然年味有所淡化,但人们依然东家吃西家喝,要么吃请,要么请吃,实在没有人请,便一个人猫在家自斟自饮。孩子们玩得兴致更高了。他们的口袋里都装满了各种零散的鞭炮、摔炮、拉炮,带上火柴,和小伙伴们一起到田野里、小河旁、池塘边,用鞭炮崩雪、崩冰、崩牛粪,比一比谁的鞭炮多、谁的鞭炮大、谁的鞭炮响。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玩起来就忘记了吃饭,往往吃过早饭出去,下午才一身土一身泥地跑回家。由于过年不能说脏话,也不能骂人,更不能打人,孩子玩得再晚,衣服搞得再脏,大人顶多斥责两句。

就这样,一直热闹到大年初五。初五是“五忙日”,在外上班、出门打工的年轻人会在自家门前放一挂鞭炮,然后背上行囊离开家乡,村子里逐渐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年味也就一天天地淡化下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177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