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餐桌礼仪教育二

从日本、英国、美国的餐桌礼仪教育,可以感受到各个国家对餐桌礼仪教育重视程度,也看出我国孩子在餐桌礼仪教育不足。俗话说:"饭桌看人品"、"一顿饭丢掉三十万年贷"、"一顿饭丢掉一些烦媚"的教训并不鲜见。我国是食文化大国,我们更应该把传统餐桌礼仪,传承给下一代,这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幸福与成败。

大多数幼儿在用餐过程中还没形成一套比较规范的餐桌礼仪,相比较国外现阶段孩子的餐桌礼仪教育,我们明显落后半拍,为此,幼儿园老师要协同家长,把握幼儿餐桌礼仪教育的黄金时期,刻不容缓,把它作为送给孩子人生起步最好的礼物。

一、日、英、美三国孩子的餐桌礼仪教育

(一)日本小学生的午餐实录。来自日本武石小学的午餐实录:餐前都是帮厨的学生,穿着白大褂,戴着白口罩白帽子,不管个子大小,人人都要参加,用餐时日本的小朋友部会自觉等客人坐下来,才动筷子。牛奶喝完,饭菜吃光光,而且所有空牛奶瓶都是横着放在托盘,以免端走时倾倒,每个日本小朋友部养成这样的习惯。在每个日本小朋友的桌子上,都有一个小小的牙缸,吃饭后,他们就立刻刷牙,先吃完的日本孩子开始自觉的擦桌子,收拾餐具,没有监工和指挥,分工合作相当然契,大家各自欢天喜地的找活千.

(二)英国孩子的餐桌礼仪教育。英国孩子一般2岁时就开始系统地学习用餐礼仪,4岁时就基本全部学会了,有些家庭还特地请来当地有名的教师,对孩子进行餐桌礼仪教育。英国家庭素有“把餐桌当成课堂”的传统,寻常的餐桌,成了英国人见缝插针的家教课堂。

英国人十分杜绝偏食、挑食的坏习惯,他们认为,一个人偏食、挑食的坏习惯多是幼儿时期家长迁就造成的,餐桌上对孩子的迁就,不仅会影响孩子摄入全面、充分的营养,而且会使孩子养成任性、自私、难以自控等人见人厌的性格。

英国家庭十分重视环保教育,五六岁的孩子就知道哪些是可再生制造的“环保餐具”,哪些是塑料袋可能成为污染环境的“永久垃圾”,在外出郊游时,尽量不买饮料和不使用污染环境的食品外包装。

(三)美国孩子的餐桌礼仪教育。美国一位老师说:“文明礼貌对个人事业的成功极有帮助,大的商业交易或爱情往往是从餐桌上开始。”他们十分注重培养孩子独立吃饭,很少喂饭,他们觉得吃饭是个人的事情,大人一般不会参与,孩子从能够拿得动勺子的那一天起,就开始自己吃饭了,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也习惯了用餐要专心。

从小对孩子渗透感恩粮食的心。美国是一个基督教的大国,他们习惯在正餐的时候先神告,感谢主赐予我们粮食,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会受这种行为的影响,会感觉到粮食是需要感恩、珍惜的.

美国人喜欢鼓励孩子,就算是一点小事情孩子做得好,他们也会每张的鼓励一句。比如说,帮忙摆放碗筷,吃饭很干净不浪费等等,这些部会受到父母的逐步表扬。

从以上能看出日、英、美三国孩子餐桌礼仪的共同特点:

1.从一岁半至两岁就开始独立进餐;2.自己摆放、收拾餐具;3.不挑食、不偏食;4.珍惜粮食、感恩之心,环保意识。

二、国内孩子普遍存在的不良用餐行为及纠正策略

(一)喂食:在家祖父辈经常追着跑着喂饭。有的孩子每顿饭部得到户外喂着才肯吃;有的孩子边骑童车爷爷边追着喂饭;有的孩子到了幼儿园还不会拿餐具,得保育员喂饭。

(二)挑食:刚上幼儿园的小班幼儿,携食现象比较常见:有的不

吃蔬菜;有的不吃淘鲜;有的不吃肉、蛋;有的不吃水果;还有的只吃饭和清汤,其余一概不吃。老师把这些现象反馈给家长时,发现大部分家长的态度是迁就和无奈,既然不吃就算了,这就是家长的养育态度造就的。

(三)弃食:有的孩子遇到不合口味的食物就随意倒掉,一点也不懂得珍惜粮食的来之不易。在幼儿园除了加强常规用餐习惯培养外,还经常全国性开展“历行节俭文明餐桌”的主题活动,通过活动,让幼儿感恩粮食的来之不易,理解:“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盐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内涵。

纠正策略: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的言行举止将直接影响孩子,言教不如身教,在家父母应注意自身用餐习惯,才能影响孩子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

幼儿园针对这一问题,也采取诸多措施:通过召开专题家教讲座、家长会、家园联栏、上门家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83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