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三次叛逆期,到底应该怎么管

如何应对孩子叛逆期?

经常听家长抱怨,孩子进入叛逆期,实在太难管了,真是让人头疼,骂也骂不得,说了又不听,到底该怎么办?

其实孩子人生里一共有三次叛逆期,不同的叛逆期,有不同的叛逆表现,心理发育特点也不尽相同,所以家长面对孩子的三次叛逆期,所采取的教育方法也要不同。

2-3岁,孩子的第一个叛逆期,称为“宝宝叛逆期”。

7-9岁,孩子的第二个叛逆期,称为“儿童叛逆期”。

12-18岁,孩子的第三个叛逆期,也是我们最常说的“青春叛逆期”。

三个叛逆期,孩子难管程度依次增加,很多家长在为如何和孩子相处发愁,等这个叛逆期过去了,还要迎接下一个叛逆期,那么到底怎么办呢?

小编这就一一给出答案。

2-3岁,折磨人的“宝宝叛逆期”

这是孩子迎来的人生第一个叛逆期,孩子在这个时期表现出的叛逆反应最为直观和激烈。

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经常会看到他们有不听话现象,你说你的,我做我的,这时很容易惹急作为家长的我们,家长们甚至会被气哭。

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一,2-3岁的宝宝已经具备一定的思维,但是宝宝们掌握的词汇比较少,有时无法真实的表现出他们的内心世界。

这时如果家长缺乏耐心,不认真观察,就很容易误解孩子的本意,觉得孩子不听话。

其二,这个阶段的孩子有“游戏心理”

大人们不让他们干什么,他反而觉得这件事更好玩,让他不要去玩水,他反倒对水产生了强烈的好奇感,跃跃欲试。再者孩子们还会去观察大人的反应,大人反应越激烈,孩子反而会觉得这件事情越有趣。

对于“第一反抗期”里孩子们的表现,不管顶嘴也好,还是游戏心理也罢,都需要家长们冷静面对,用不着去和孩子们着急,也不用去焦虑。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应对这个阶段孩子的叛逆期呢?

其一,制定家庭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家庭教育中必须要让孩子清楚,规矩是大家都共同遵守的,不是给你小孩子一个人用的。当我们的父母都来做遵守规矩的模范时,孩子便也习惯于遵守了。

比如,吃饭必须认真吃,磨磨蹭蹭,别人都吃完了,你还在吃,就会被收走碗筷,就没饭吃了,只能等到下一顿。当孩子真看到因为磨蹭而被收走眼前的碗筷时,下一次,他自然就有了经验和教训,不用多说,自然就会老实多了。

再者,我们说话要有重点,不要重复唠叨,明确的告诉孩子,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唠叨孩子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抓不住重点,不知道自己该做点什么。

用简洁的话,合适的语调,走到孩子身边,在目光交流的前提下告诉孩子,你想要做什么,或者让孩子做什么,这就足够了。

7-9岁,孩子的第二个叛逆期,称为“儿童叛逆期”

这个时期的孩子易怒、易冲动、会和父母顶嘴,心情晴雨不定,所以为了让孩子度过这个叛逆期,家长的教育方法也要适应孩子做出改变。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在思想上逐步走向独立,特别是小学二、三年级的孩子们,此时已经有强烈的独立思想意识,当思想有独立意识时,行动的独立便会逐渐表现出来。

这个时期,第一阶段的方法就不管用了,这时需要我们家长调整下策略。

其一,给孩子充分的自由,让他在玩耍中成长。

孩子在7-9岁的时候,这一阶段被称为“小团伙时代”,喜欢结伴去玩,这是孩子确立自我的关键时期,不能过分限制孩子的天性和自由。当孩子感受到不自由时,自然会表现出反抗行为,比如顶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家长就要反思下自己是不是过于限制孩子的自由了。

其二,沟通会比命令很有效。

这个时期的孩子需要家长耐心的沟通和安抚,试着倾听孩子的意见,理解孩子的观点和思维模式,让孩子畅所欲言,而不是用父母的身份和道理来打压他。

适当放下父母的面子和权利,学着做孩子的朋友,这个年纪的孩子最想证明自己是“小大人”,那家长就让孩子去证明,让孩子觉得自己的人格受到了尊重。

比如:在买衣服的选择上,根据孩子的喜好来买,而不是家长觉得孩子应该穿什么;

在报兴趣班的时候,看孩子对哪种有兴趣,而不是看家长觉得哪个更有用;

在一件事上做出选择的时候,听听孩子的意见,而不是一味说听妈妈的,这都是为你好。

这个时期,家长要在约束孩子和给孩子空间里做好平衡,不能过分约束,但也不能一味放松,张弛有度,给孩子空间和自主选择权。但也要孩子知道行事的规矩和道理,不能只顺着自己心里来,这样孩子就不会染上不好的习惯。

其三,父母要勇于认错,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批评与建议。

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看待问题的方式与方法往往与成人有所不同。很多家长会带着有色眼镜看自己的孩子,比如会拿别人家孩子的优点去对比自己孩子的缺点和不足,结果会发现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好,结果让孩子非常受伤害。甚至让孩子越来越不信任父母。

所以,有时我们家长应该适当倾听一下孩子的批评与建议,态度要坦诚,勇于认错和反省,平等的和孩子交流。这种态度的重要性在于“以身作则”的教导孩子,让家长身上的“自我反省”成为最好的示范。

12-18岁,孩子的第三个叛逆期,也是我们常说的“青春叛逆期”

在孩子们嬉戏玩耍中悄悄流走时,青春期岁月悄悄来临了,就像随风潜入夜的春雨,家长们蓦然间便感觉孩子们如那雨后的春笋一样,茁壮成长起来,进入青春期。

我们将“青春期”这个独特的人生成长阶段定义为“第三反抗期”。

这个时期的孩子:自我意识更强烈,行为标新立异,敏感多虑、自尊心极强。

面对“第三反抗期”的孩子,家长们又该如何去调整自己的观念呢?如何解决亲子沟通中遇到的矛盾呢?

其一,让孩子自己承担责任。

在现在很多家庭中,都严重缺乏平等的育人观念,这源于很多家长总把已经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仍当几岁的小孩子来看待。

如果家长能够让孩子们多参与一些家庭事务的商量和决策,倾听和尊重孩子的意见,会让孩子有强烈的家庭责任感。

与此同时让孩子多了解父母工作、生活和教育的艰辛,也会唤醒孩子对父母的理解和同情之心。当感恩之情被激活后,孩子自然会多体谅父母,认真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比如做一些家务,比如认真对待自己的学习,比如合理安排用电脑学习,或者安排游戏时间等。

其二,平等交流,尊重孩子。

选择权在孩子,尊重孩子的选择。

不越界不代表不管。有的家长说,“你不让我管她那我就不管了吗?”

不是的,青春期的孩子虽然把自己看成独立的大人,但是他毕竟是孩子,毕竟我们是家长,我们还有需要帮助孩子看到他看不到的部分。

除此以外,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只需要注意:一定要把青春期的孩子放在与我们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交流,这点要基于对孩子的尊重和信任。

比如说,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提醒自己:父母可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看法、担忧,甚至表达自己想要采取的解决办法。

我们可以给孩子提供最基础的信息,可以给孩子提供我们对于此事的认可和认知,我们家长的意见。但是,最终做出选择的应该是孩子。

最后,小编在这里想要强调的是我们做家长的,应抱着欢迎的态度,接受孩子每次的所谓“叛逆期(成长期)”。

因为每个阶段都是孩子寻求独立与自主的一个重要结点,也是他们在成年之前的身心发育的必然需要。尤其是青春期,是伴随着性成熟等身体发育导致的一种心理和行为上的突变阶段,很多是不受孩子思想控制的。

对待叛逆中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多忍耐和包容。

叛逆不是错误,而是成长的标志。

家长正确对待,和孩子一起跨越过去,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氛围和和谐的环境,让孩子塑造健康的心理和人格,那么孩子将会很好的成长。

好了,这期内容,就到这里了,咱们下期再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75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