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断舍离,其实是回到你自己

大家好,今天要大家分享的书是《断舍离》,听到这个书的时候,相信很多人都特别熟悉,也有很多人读过这本书。但是这本书不是简单的读一遍就能有所收益,就能真正做到断舍离的!读完这本书之后,至少你要明白,断舍离是什么意思?如何才能做到断舍离?

现在社会生活的压力非常大,很多人都喜欢及时行乐去释放自己的压力,购物自然是首当其冲的一个选择。我们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有时就会头脑发热买下来,结果回到家发现自己根本用不上,之后就束之高阁,慢慢的家里变得杂乱不堪,东西越来越多。用不上的旧东西堆积在家中的各个角落,每当我们忍耐不下去的时候,可能就会花上一个周末的时间,里里外外完全整理一遍,可耗费了这么多的时间整理,最后说不定仅仅维持了不到一周,又开始恢复成杂乱无章的模样。环境的杂乱会引发内心的焦虑,让我们对自己的生活失去控制感,而断舍离就是帮助我们重新获得对生活控制感的方法。

本书的作者山下英子在一开始和世界上所有的女人一样,明明有着一柜子的衣服,但总觉得自己没衣服穿,所以一直买买买导致家里非常的混乱,心情也始终无法感到真正的愉悦。一次很偶然的机会,他去一个寺庙里寄宿,有一天僧人把他的一箱子的衣服全部丢在了窗外,然后扔给他两套僧服,对他说物质放下的过程其实就是清理自身,消除迷惑的过程。这段话给了山下英子很大的启发,断舍离也就是从这一瞬间在这个世界上萌牙了。

随着他一生的钻研,并且参考了瑜伽、禅、佛教的一些理念,他创造出了一套整理日常家具,改善心灵环境的断舍离收纳术。和一般的收纳术不同,断舍离把目光从传统意义上的收纳物品移开,不再是单纯追求收纳物品的方法,而是以人为主,最终的目的是帮助我们认清自己的内心,看清楚自己到底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上什么样的生活让我们真正喜欢上自己。可以说断舍离并不只是收纳方法,而是人生的整理术。

今天我们要从三个问题去解读这本书。

第一个问题,断舍离是什么?它可以给你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断舍离需要把三个字拆开来理解,断,就是和自己不需要的东西斩断联系;舍,就是舍弃掉没有用的东西,给自己原有的物品做减法;离,就是脱离对物质的迷恋和执着。三个字,要做到都不容易,要开始断舍离就必须从舍做起,也就是舍弃那些我们不喜欢不需要的东西。

我有一个朋友,他一个人独自生活,但是他的房间里光碗筷就有将近20套,并且还囤积了很多的卫生纸和沐浴露,这些东西他自己根本用不完,他的房间不大,光是这些东西就占据了很大的空间,但是他却不舍得扔。他总是说,说不定我哪天就用到了呢,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其实远比我们拥有的要少,如果不能下定决心把那些不必要的东西舍弃,那么永远也无法进入到断舍离的境界。

能做到舍之后就要断,斩断与不需要的东西的联系。通俗来说就是不要再买那些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当然这不是说不买东西,而是指我们要贴合自己的需求,在购买的时候做到只购买自己当下要用的东西,如果他能够提升生活品质,并且自己现在就能用得上,那么就可以买。每一次购物之后回到家开始重复舍字诀,保证家里物品快速的新陈代谢。比如今天你发现了一双非常舒服的鞋子,你觉得你现在非常需要他,那么你可以买回家,但是在这之后,你就要在原本的鞋子里挑选一双最不舒服的舍弃掉。这也是断舍离的一个要点,那就是当你保证你的物品数量足够精简之后,就要不断的使用加法和减法处理自己的物品,让总量始终保持不变。

当你能够做到断和舍的时候,就可以开始修炼离了,也就是努力的脱离对物品的执念。我们对物质有执念是很正常的,离的概念能让你不会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马上开始冲动消费,而是仔细的思考它的用途,思考他是否能够提升生活品质,这能让你和物品之间的关系从被物品拖着走,变成你去掌控物品。

断舍离,本质上是一个自我探索的过程,我们实践了断舍离之后,首先,时间会变得充裕,由于物品变少了,我日常花费的维护秩序的时间就少了,压力也轻了,生活在有序舒适的环境里,人的心情也会变得舒畅,我们可以去做更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开展一些自己喜欢的兴趣爱好,可以报个舞蹈班或者学习厨艺之类的。其次,我们的内心能量也会变得强大,当我们周围环境变得整洁和谐的时候,我们自然而然的会静心,远离负能量,感受到内心的平静,愉悦和自在,做事的效率也会变得更高,更加从容。最后,因为我们限制住了物品的总量,所以我们会更加注重挑选物品,提升生活品质,选出那些自己真正需要真正喜欢的东西,而不是一些冲动就花钱买东西。

接下来进入第二个问题,我们为什么不舍得丢东西?

作者告诉了我们三类人会不舍得丢东西。第一类逃避现实的人。他们不扔的理由非常简单怕麻烦不愿意面对自己周边糟心的环境,也不愿意面对自己生活中的烦心事儿。第二类执着于过去的人,这些人眼里物品是携带着感情的,每一件物品在他们眼中都是历史的见证,他们不愿意舍弃过去的美好,或者是不想面对过去的黑暗,舍弃的过程会激发这种痛苦。而最后一类人是担心未来的人,这类人是最多的,他们总觉得这些东西留着用得上,就像刚刚提到的我的朋友,他心里觉得20组碗筷总有一天用得上,扔了的话以后万一用上了又得重新买,这种对未来的疑虑让他没有安全感。三类人并不是独立的,他们可能会有重合,而作者倡导我们扔掉的东西和这三类人的思想是有冲突的。

作者告诉我们,首先要扔掉暂时用不着的东西,就是那些现在没用却总想着有一天会用到所以一直没有扔的东西。其次要扔掉用上了但是不适合自己的东西,这就是一种将就的心理,你可能会觉得买都买了不用就浪费了,明明心里不喜欢,强行逼着自己一定要用。就像很多女生一样,双11的时候一下子买了好几套衣服,结果买回来一看根本不适合自己,可能一开始会穿上几次之后就放到衣柜的最深处,之后偶尔还会再穿一下,然而不适合就是不适合再怎么穿也感受不到美。

第三类是充满回忆的东西,这类的确非常的难舍弃,因为他背后的价值可能不仅仅是物品的价值,更多的是情感或者是人际关系,仿佛丢弃了物品就丢掉了彼此的关系。然而这只是一种执念,并且是不必要的执念,把物品拟人化,会让你陷入一种感情的泥沼,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该扔的东西我们扔不掉,因为我们的思想阻止了我们去丢弃这些物品。

那么最后一个问题,我们可以怎样在生活中实践断舍离呢?

最重要的部分其实是心态,你需要建立积极的心态,才能保证你可以做到断舍离。

首先要建立的心态就是要做到任何时候把自己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以物品为主导,也就是说对待物品要以我和物品的关系为出发点。我是不是真的喜欢,是不是真的需要,反复问自己这两个问题,慢慢的你会清楚自己要的到底是什么。不要追求这个东西是不是便宜,这个东西是不是还能用,或者买的时候好贵不能扔,如果你此时此刻不喜欢这个东西或者不需要这个东西,那么就应该立刻舍弃,不要让这些物品再消耗你的时间和精力。举个例子,假如三年前你买了一台当时最高配置的电脑,然而到了今天,它的各项性能已经跟不上时代了,当你某一天发现自己用着很不舒服的时候,那么不如转手丢掉卖掉,换一台新的电脑,不仅你的体验更好了,你的电脑也可以在他的下一任主人那里继续发挥自己的作用。

我们第二个要建立的心态就是学会宽恕。我们都希望自己的言行是一致的,然而当我们买来了物品却没有用上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违背了当时买的时候的想法,所以会产生挫败感,觉得自己的决策失误了。当你把这些东西堆积起来之后,每当你看到这些物品,你就会持续不断的给自己施加负面的情绪,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告诉自己,没有人天生就会买东西,花钱买教训是非常常见的经历。比如有些人可能办了一张健身卡,还在家里买了哑铃,然而之后总共就没有做过几次运动,哑铃上都积灰了,你可能觉得自己浪费了时间浪费了金钱,并且由于没有健好身,可能会失去一些邂逅爱情的机会。然而事实上你只是没有坚持,后面推导的过程,其实是不成立的,此时就算悔恨和懊恼也于事无补,所以不如把目光向前看,抛弃掉这个物品,让自己从这种内疚自责中走出来。

第三是要突破配不上心理,绝对不将就。什么叫配不上心理,那就是习惯性的选择凑合的,而不是最喜欢的,潜意识的告诉自己,我配不上更好的。比如你买一支笔,明明觉得某个品牌的笔写起来真的是非常舒服,但是因为太贵了,所以去路边摊随便买了一只两块钱的水笔用,还在心里念叨,太贵了没必要,买这一支我可以换好多的普通水笔了。甚至选择伴侣选择工作的时候也会有这样的想法,将就一下得了,就算别人当着你的面说你值得更好的,心里也只有怀疑。

然而当我们提高了自己生活中物品的门槛时,你的生活环境会大大的改善,并且你会发现自己的内心更加喜爱和欣赏自己。当你不再选择将就时,你的人生也会越来越有质量,更加的幸福。

作者给我列出了几个很实用的方法,让我们去做到断舍离。

第一个方法就是筛选物品的时候,标准要简单,舍弃物品的时候要有仪式感,分类所有的物品是最多分成三类,必须品、备用品和无用品。在舍弃物品的时候有仪式感的和物品进行告别,怀着尊重在心里对将要丢弃的物品说声“谢谢,对不起”。筛选的过程中要对现有的物品进行精挑细选,做到总量恒定后,每补充一件就要相应丢弃一件,或者可以先淘汰一件,再选择新的物品到自己的身边。

第二个方法是个性化的安排整理的时间,根据自己可以利用的时间去安排如何整理。日常生活中阻止我们整理周围空间的首要阻力就是时间,然而其实不需要强迫自己,必须留出一个整块的时间去做一些整理,假使你只有半个小时用来整理屋子,那么就安排这段时间只整理一个抽屉或者一个收纳柜,而不是强迫必须整理好整个房间。从小方面开始做起,一点一点的积累成就感。

第3个方法是收纳时遵从“原则”和“三自原则”。“原则”就是,在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只放7成的东西,留出一个供物品出入的空间;在看得见的收纳空间像是碗筷柜这种地方为了美观,所以只放5成的物品;而装饰性的空间内只放一层的物品。而“三自原则是”自立、自在、自由。自立,就是比方说卫生间的毛巾也要垂放挂起来,厨房切菜板,这样的物品也尽量让它站立起来;自由,是指物品清闲的同时也让自己有多元化选择的自由,不要给自己太多的限制;自在,是把衣服卷起来形成一个固定的造型,这样就可以随意的放在任意的抽屉里了。

断舍离,断的舍得,离的其实是沉浸在物质中的自己。当你能够学会摆脱物质的困扰,学会让物品为你服务时,你就可以做到自如的生活,压力也慢慢的变小,身心更加愉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44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